地名:大盂鎮 | 隸屬:陽曲縣 |
區劃代碼:140122101 | 代碼前6位:1401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轄區面積:約101.0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600人 |
人口密度:約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盂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大盂村是大盂鎮政府所在地,南距縣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全村950戶,2189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詳細] |
南高莊村 | ~201 | 村莊 | 大盂鎮南高莊村位于陽曲縣政府以北15公里處,大運高速公路大盂出口北1公里處,全村453戶,人口1145人,耕地面積6385畝,主導產業以玉米種植為主。…[詳細] |
上原村 | ~202 | 村莊 | 上原村位于陽曲縣城北部,與忻州接壤,由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389戶、997人。擁有小學1所,村級衛生室1所,耕地面積3600畝,農作物種植主要以玉米、…[詳細] |
沙河村 | ~203 | 村莊 | 沙河村地處陽曲縣大盂鎮北部,緊傍大運公路,交通便利,但地勢高低不平,屬丘嶺地帶,沙河村委由沙河、古城、連家嶺、榮家莊四個自然村組成,共有人口329戶,…[詳細] |
景莊村 | ~204 | 村莊 | 景莊村簡介
陽曲縣大盂鎮景莊村,位于大盂鎮政府東面。全村耕地面積2200畝,林地面積990畝,人口582人。主要糧食產物為玉…[詳細] |
李家溝村 | ~205 | 村莊 | 李家溝村位于大盂鎮東南方向1.5公里處,緊傍108國道和大運高速,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充足。全村共有437戶,1272人,擁有2700…[詳細] |
大泉溝村 | ~206 | 村莊 | 陽曲縣大盂鎮大泉溝村位于大盂鎮政府所在地的東南方向,緊鄰大運、大運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全村人口769戶,1866人,由大泉溝、小泉溝、張家溝三個自然村…[詳細] |
東南窊村 | ~207 | 村莊 | 東南窊村位于陽曲縣大盂鎮東南5公里處,由東南窊、灘里2個自然村構成。作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的東南窊村全村285戶,人口711人,耕地面積3978畝,…[詳細] |
北家莊村 | ~208 | 村莊 | 北家莊村位于大盂鎮東南方向3.5公里處,緊傍城賈線,東接楊興,南靠黃寨。全村轄北家莊、卷子頭、陽店、安生4個自然村,人口327戶920人,村域面積為1…[詳細] |
金家崗村 | ~209 | 村莊 | 金家崗村位于陽曲縣大盂鎮東南7公里處,是大盂鎮比較偏遠的一個行政村。金家崗村委由金家崗、北崗、南家莊、董家溝四個自然村構成,全村254戶,720人。金…[詳細] |
棘針溝村 | ~210 | 村莊 | 棘針溝村是大盂鎮的一個建制村,位于大盂鎮最南端,總戶數217戶,總人口556人,全村以種植和勞務輸出為主。近幾年,在我村發展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棘…[詳細] |
移動新村 | ~211 | 村莊 | 移動新村情況簡介
移動新村位于棘針溝村與東南窊村結合部,全村204戶559人,耕地面積470畝,以種植和勞務輸出為主。200…[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其四周皆山,中間低平,勢如一碩大古器物“盂”,故名。
基本介紹:
大盂鎮是陽曲縣四個平川鄉鎮之一,全鎮有11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人口約13000余人。大盂鎮金家崗所產之金軟黍黃米,曾獲得山西省優質獎章;近年來,大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大盂鎮實現強鎮富民的基礎和根本。
大盂鎮確立了“科教興鎮”的戰略目標,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扎扎實實抓落實。通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廣泛宣傳發動,堅定干部群眾辦教育的信心,激發干部群眾辦教育的熱情,在全鎮大力營造一種“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榮,民以助教為尚”的濃厚氛圍。
文化旅游:
三畛真武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李家溝村三畛自然村西。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遺存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陽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廟整體院落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二進院建于高約
南高莊城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太原市陽曲縣大盂鎮南高莊村上店南高莊城址占地11萬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現存東墻、西墻、北墻及護城壕、城垛等,北城門外現存甕城,南城門西側有“三和長屏”
峰東石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上原村峰東自然村佛爺溝山崖上。石窟依山而鑿在峭壁上,面向西南,開鑿于唐代。圓拱形門,高2.2米、寬4.3米。中間開鑿一窟,穹窿頂,拱形窟門,窟門上刻有功德佛龕四字,龕
陽曲縣委、縣政府舊址位于陽曲縣大盂鎮原上村南巷,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陽曲縣東西兩山分屬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晉西北 (晉綏)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以同蒲鐵路為界,鐵路東成立
大盂泰山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大盂村東。據殿內梁架題記載,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順治八年(1651)、清乾隆十六年(1750)屢有修葺。正殿:坐北朝南,
歷史沿革:
大盂春秋屬晉,戰國屬趙,自秦以后,先后隸屬狼盂縣、盂縣、汾陽縣、陽曲縣。
明為太平東鄉大盂都,清光緒年間為陽曲縣大盂都,轄7甲9村。
民國前期為陽曲第七區主村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屬抗日民主政權東陽曲縣,1945年民國政府將其劃入三區,并為區署駐地。
1949年為九區駐地,1953年為三區駐地,均為鄉級建制。
1956年撤區設鄉。
1958年改設為大盂公社,1984年改設為大盂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