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友宰鎮 | 隸屬:陽高縣 |
區劃代碼:140221106 | 代碼前6位:1402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B |
長途區號:0352 | 郵政編碼:037000 |
轄區面積:約14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600人 |
人口密度:約37人/平方公里 | 海拔:2420米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友宰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據《陽高縣志》記載,此村原有民筑土堡,明代隆慶年間,俺答入侵,蹂躪附近村民,此村因有土堡幸免,時村紳孫應辰(河南知縣)親歷此事,倡議重修此堡,以重防務…[詳細] |
西團堡村 | ~201 | 村莊 | 1958年設立西團堡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西團堡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東團堡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設立東團堡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東團堡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2020年3月,大峪口村合并到東團堡村。…[詳細] |
坊城村 | ~204 | 村莊 | 1958年設立坊城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坊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秋林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設立秋林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秋林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東冊田村 | ~206 | 村莊 | 1958年設立堡子灣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堡子灣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大辛莊村 | ~207 | 村莊 | 1958年設立大辛莊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大辛莊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前貴仁村 | ~208 | 村莊 | 1958年設立前貴仁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前貴仁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后貴仁村 | ~209 | 村莊 | 1958年設立后貴仁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后貴仁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黃土坡村 | ~212 | 村莊 | 1958年設立黃土坡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黃土坡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2020年3月,王官掌村、富民新村合并到黃土坡村。該村建立了陽高縣第一個黨…[詳細] |
興隆村 | ~214 | 村莊 | 興隆村寓意搬遷村鄉業興旺,生活富足,昌盛不衰。…[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友宰村而得名。據《陽高縣志》記載,此村原有民筑土堡,明代隆慶年間,俺答入侵,蹂躪附近村民,此村因有土堡幸免,時村紳孫應辰(河南知縣)親歷此事,倡議重修此堡,以重防務。后經御史張爾基、司馬史公諸親友幫助,經本省當局允許,請旨包修,由山西省都司孫應武負責此事至萬歷乙酉年竣工,工程堅實雄偉壯觀,故名。
基本介紹:
友宰鎮地處六棱山下,桑干河畔,東與河北陽原縣接壤,西與云州區相鄰,南與廣靈、渾源以山為界,交通便利,距大秦鐵路、大塘公路僅8.5公里。全鎮轄11個行政村,共4745戶,10551口人,國土面積1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700畝,水澆地18660。
地形地貌全鎮土地資源豐富,地形復雜,川、坡、山兼有。平川土地肥沃,約占全鎮面積三分之一,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達135天,小氣候獨特,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區山多坡廣,牧草豐盛,約占全鎮面積三分之二,最宜發展畜牧業。
礦產資源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石灰巖儲量約為13億噸左右,其中高品位儲量為7億噸。鐵礦石儲量為177萬噸左右(其中磁鐵礦1
文化旅游:
橋彎石窟年代為明,位于陽高縣友宰鎮大辛莊村西桑干河畔。2018年12月25日,橋彎石窟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
秋林釋迦寺位于陽高縣友宰鎮秋林村內,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大同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有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向外延伸30米。
陽高東風高灌站位于大同市陽高縣友宰鎮東冊田村,年代為1966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陽高東風高灌站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門橋涵年代為明,位于陽高縣友宰鎮大辛莊村西桑干河畔。2018年12月25日,龍門橋涵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
大辛莊堡址年代為明,位于陽高縣友宰鎮大辛莊村內。2018年12月25日,大辛莊堡址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墻墻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
歷史沿革:
1955年,初設為友宰鎮;1958年8月,屬衛星公社;同年10月,屬友宰公社;1961年4月,屬友宰公社;1984年,友宰公社改友宰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