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莊村 | 隸屬:皋落鎮 |
區劃代碼:140724101203 | 代碼前6位:140724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公元前660年,晉獻公太子申生率晉師討伐并滅亡赤狄東山皋落氏時,只是征服了皋落氏部族的酋長及其黨羽。在大夫孤突的一再諫阻下,其部落與民眾避免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士卒混入民間,摒棄強悍、兇猛、好戰的民族習性,安分守己的過起了貧民生活。南莊村東到立家背、馬蟬咀、簸箕洼。南到郭莊嶺、蔡嶺圪梁。西到西垴、龍窯溝。北到張家山、楸樹溝、大西灣等四周的山上、溝里,巖旁都成了古人散居的重要地段。古有“數家臨水自成村”之說,但先人往往用屯、墟、邨、莊等稱謂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即便邨是村的異體字,古邨在山區則可以鄰、伍、什等作為村社,而村則在平川地帶形成村落的規模較大。故南莊村是在經歷了邨、墟。屯等若干居民區“宗支衍而蕃碩兮”集聚而發展為莊的。后來,盡管南莊村已形成較大的村落,但人們習慣于固有的自然稱謂,故南莊村自古以來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南莊村位于皋落村以南6華里處,東接簸箕洼,南鄰庫城,西連桃軀,地理位置東經113°28’,北緯37°54’,海拔1350米。全村337戶,929口人,耕地面積2546畝,林地面積4281.6畝。近年來,村兩委克服諸多困難,先后實施了街巷硬化、人畜飲水、沼氣建設、村級活動室建設、景點小花園建設等項工程,村容村貌不斷改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核桃種植和養殖業,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81元。
南莊村與東峪溝村、簸箕洼村、庫城村、鋪上村、柳溝村、碧霞觀村、桃軀村、青巖底村、車寺村、西溝村、西莊村、皋落村相鄰。
歷史沿革:
古代,本村在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治下,治所皋落村。
戰國先屬晉后屬趙。
秦屬沾縣。
西漢屬上艾縣。
東漢屬常山國。
三國屬魏。
隋開皇十六年庫城置東山縣,縣下設鎮,屬鎮轄。
金屬皋州,州下設鎮。
元復樂平縣。
明屬仙游鄉民安都,鄉、都治所北界都、民安村。
清屬仙游鄉昔陽都,治所均在北界都。
民國屬皋川鄉,七年實行區村制,屬三區。
抗日戰爭時期,昔東縣設6個行政區,屬直屬區,1941年并入第四區。
1945年11月,昔東
周邊相關:
南莊村附近有大寨景區、石馬寺、昔陽龍巖大峽谷、頤民公園、昔陽離相寺、昔陽福嚴寺等旅游景點,有昔陽小米、大寨核桃露、冷香豆腐腦、扁食頭腦、油糐涼粉、紅棗米糕等特產,有昔陽迓鼓、昔陽拉話、和順五谷畫、左權開花調、牛郎織女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