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趙家坪鄉 | 隸屬:興縣 |
區劃代碼:141123208 | 代碼前6位:141123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晉J |
長途區號:0358 | 郵政編碼:033000 |
轄區面積:約1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00人 |
人口密度:約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趙家坪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據墓碑記,清堿豐年間,從陜西來趙姓逃荒災民,在此定居,住在村北的一塊平地,取名趙家坪。村民委員會因地處趙家坪村而得名,負責本村村務工作。…[詳細] |
宋家塔村 | ~201 | 村莊 | 據農田基本建設中掘的碑文記載,本村宋朝從陜西移來宋姓農民,在此開荒種地而建,故得名。村民委員會因地處宋家塔村而得名,負責本村村務工作。…[詳細] |
佐子坪村 | ~202 | 村莊 | 該村建于宋朝,因村前為古墓墳地,得名葬子坪,因方言葬讀佐,且葬不詳,取名佐子坪。地處左子坪村而得名。…[詳細] |
西焉村 | ~203 | 村莊 | 西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武家峁村 | ~204 | 村莊 | 因原居民是從陜西橫山縣武家峁村行來,故名武家峁。村民委員會因地處武家茆村而得名,負責本村村務工作。…[詳細] |
大里上村 | ~205 | 村莊 | 大里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閆家塔村 | ~206 | 村莊 | 閆家塔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吳兒申村 | ~207 | 村莊 | 相傳,宋歷年間,楊家將孟良父子駐軍此地。相約,子若遇敵,鳴金為號,父即前往營救,其子試,父見謊,敵果來,兒被所殺,父痛曰:誤兒深也。后來人們將此地稱作…[詳細] |
毛兒溝村 | ~208 | 村莊 | 據傳,該村山頭有一古廟,故名廟兒溝,因廟當地讀音貓,后演變成毛兒溝。本村為行政村,設有村民委員會。故名毛兒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康家塔村 | ~209 | 村莊 | 該村康氏家族甚多,故名康家塔。地處康家塔村而得名。…[詳細] |
白家峁村 | ~210 | 村莊 | 因地處白家峁村而得名。該村白姓首居,地形在一山峁上,故名白家峁。…[詳細] |
地名由來:
該村最初為趙姓人立村居住,此處地勢平坦,故取名趙家坪的地名。
基本介紹:
興縣轄鄉。1958年建趙家坪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2公里。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0.6萬。通公路。轄趙家坪、佐子坪、宋家塔、西墕、武家峁、大里上、白家峁、吳兒申、毛兒溝、康家峪、閻家塔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谷子、高粱,兼產黃豆、葵花籽、玉米、棗、水果。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趙家坪鄉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趙家坪龍王廟位于興縣趙家坪鄉趙家坪村西,年代為清代。趙家坪龍王廟為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正殿后墻向北延伸22米至坡地,東由正殿東墻向東延伸15米至農田邊沿,南由正殿南墻向南延伸14
洪門寺遺址位于興縣趙家坪鄉趙家坪村西北2000米處的梁頂上,年代為清代。洪門寺遺址為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北墻向北延伸31米至農田,東由東墻向東延伸12米至道路東沿,南由南墻向南延
趙家坪墓群位于興縣趙家坪鄉趙家坪村,年代為清代。趙家坪墓群為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墓地圍欄向北延伸20米至耕地,東由墓地圍欄向東延伸8米至臺地邊緣,南由墓地圍欄向南延伸17米至臺地
興縣白馬寺遺址位于興縣趙家坪鄉西焉村溫家焉自然村,年代為清代。興縣白馬寺遺址為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窯洞北墻向北延伸28米至山地,東由窯洞東山墻向東延伸28米至山地,南由窯洞前檐向
官道峁關帝廟位于興縣趙家坪鄉宋家塔村官道峁自然村,年代為清代。官道峁關帝廟為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正殿后墻向北延伸7米至河道沿岸,東由正殿東山墻向東延伸17米至河道沿岸,南由正殿前
歷史沿革:
1949年,屬興縣六區武家峁行政村,1953年,仍屬六區,武家峁行政村更名為鄉。
1955年1月,原六區更名為二區,境內仍為武家峁鄉。
1956年3月,撤銷二區。
1958年9月,武家峁鄉更名為趙家坪鄉。
月內,更名為旭光人民公社。
12月,與慶豐人民公社合并更名為蔡家會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設立趙家坪人民公社;1984年8月,撤銷趙家坪人民公社,復設趙家坪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