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宋家溝鎮 | 隸屬:岢嵐縣 |
區劃代碼:140929102 | 代碼前6位:140929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2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00人 |
人口密度:約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宋家溝村 | ~200 | 鄉中心區 | 相傳此地最早有宋姓戶首居,故以姓氏得名宋家溝。…[詳細] |
鋪上村 | ~203 | 村莊 | 據州志載:該村村原名“牛尾鋪”是明清時代州縣新設在東路的驛鋪,為傳遞公文的驛站后以距城20華里為由,改名為20里鋪,以后人們簡稱鋪上,直延用至令。…[詳細] |
柳林灣村 | ~204 | 村莊 | 該村原名龍家灣,后來栽植起很多柳樹,即把村名改為柳林灣。…[詳細] |
明家溝村 | ~205 | 村莊 | 因村落較高,視野寬闊明亮,且居于溝口,所以叫明家溝。…[詳細] |
雞兒焉村 | ~207 | 村莊 | 雞兒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道川村 | ~208 | 村莊 | 此地為軍事要地,名將出征多取黃道吉日,并把這個川口地名稱為黃道川。…[詳細] |
馬跑泉村 | ~209 | 村莊 | 相傳尉遲恭行兵至此,軍渴,馬跑地泉涌,故名馬跑泉。…[詳細] |
官地村 | ~210 | 村莊 | 因地處官地山腳下,故因山峰而得名。1961年為官地生產大隊,隸屬于馬跑泉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馬跑泉生產大隊,隸屬于馬跑泉鄉,2001年鄉鎮撤并…[詳細] |
和尚泉村 | ~212 | 村莊 | 傳說以前有個和尚化齋到此,柔眼測看水源,指定讓村民在溝內的一個地方打井,果然泉水涌出,故此命名為和尚泉。…[詳細] |
偏道溝村 | ~218 | 村莊 | 因村子位于一條斜溝內,故命名偏道溝。1961年為偏道溝生產大隊,隸屬于燕家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偏道溝村民委員會,隸屬于燕家村鄉,2001年鄉…[詳細] |
燕家村 | ~219 | 村莊 | 傳說該村燕姓戶首居,故以姓氏取名燕家村。…[詳細] |
王家岔村 | ~222 | 鄉中心區 | 該村過去王姓戶首居,又且住於兩個河溝的岔口上,因姓氏、地形得名王家岔。…[詳細] |
黃土坡村 | ~223 | 村莊 | 該村原名黃土灣,故因地形土質得名,后更改為黃土坡。…[詳細] |
賈樓底村 | ~224 | 村莊 | 該村過去曾有賈姓大戶,建有樓房,故得名賈樓底。…[詳細] |
寇家村 | ~225 | 村莊 | 村子因寇姓戶較多,因姓氏而得名寇家村。1961年為樓房底生產大隊,隸屬于王家岔公社,1979年樓房底生產大隊又分為樓房底、寇家村兩個生產大隊,1984…[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最早有宋姓人首居境內而得名。
基本介紹:
岢嵐縣撤銷王家岔鄉,整建制并入宋家溝鎮。以原王家岔鄉和原宋家溝鎮的行政區域為宋家溝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宋家溝村。(晉政函〔2021〕36號)
209國道、岢(嵐)嵐(縣)公路過境。
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飲食服務業。農業主產莜麥、葫麻、土豆、豆類。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宋家溝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文化旅游:
岢嵐縣鋪上村八路軍一二〇師八團團部舊址位于岢嵐縣宋家溝鎮鋪上村,年代為1937年,忻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抗戰初為一區區公所駐地,1941年2月劃歸嵐縣,1942年3月復歸岢嵐。
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設置宋家溝公社。
同年12月,岢嵐、五寨、神池合并為五寨縣。
1961年5月三縣分設,設置宋家溝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宋家溝鄉,2001年岢嵐縣區劃調整,將馬跑泉鄉、燕家村鄉整體并入宋家溝鄉。
2021年撤鄉設鎮后為宋家溝鎮,同年轄區劃調整時原王家岔鄉整體并入宋家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