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里鎮,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地處絳縣東部,東與臨汾市翼城縣交界,南、西與衛莊鎮相連,北與安峪鎮相鄰,距絳縣城約12千米,241國道、342國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1949年屬絳縣三區,1953年設河王鄉,1957年改磨里鄉,1970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磨里鎮。全鎮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耕地1.3萬畝,牧坡7.6萬畝,林地10.2萬畝。2020年合并行政村后,下轄老區、西堯、河王、磨里、東嶺、炭元河、垣址坪7個行政村和紅山社區1個社區,全鎮總人口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00余人。
磨里鎮位于中條山腹地,是一個七山二嶺一分川的山區農業鄉鎮。因處磨里峪口,早期以產桃花石磨聞名,故名“磨里”。境內生態資源豐富獨特,植被覆蓋率高達88.6%,文化底蘊深厚久遠,縣委廻馬嶺黨性教育基地、國有大型軍工企業5409廠、絳北大峽谷風景區位于本鎮。因獨特的山區氣候,形成了初秋飛雪、十月紅葉、原生草甸、高山白樺、松濤密林的地質景觀,山豬、蟲草、蕨類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廣居茂林,享有“革命老區,生態磨里”“清涼世界,康養勝地”“云端磨里、康養福地”的稱號。
磨里鎮是革命老區,是絳縣的紅色搖籃。1938年7月日軍侵入絳縣,黨領導的犧盟組織就從縣城遷移到了磨里郭家莊,隨后又遷居廻馬嶺,并在此發展了大量黨員,成立了絳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廻馬嶺黨支部。晉西事變后,革命形勢陷入低潮,但磨里峪一些黨員仍在秘密堅持活動。1942年初,上級派遣王學海、蘆旭東等來到絳縣,重新建立中共縣委、抗日民主政府,以廻馬嶺、大小晉堂、七八凹為根據地,以磨里峪、里冊峪、紫家峪、陳村峪為主要活動區域,發動群眾,組建武裝,開展斗爭,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浴血奮爭的反侵略、反壓迫的革命,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榮獲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運城市文明鄉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