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初,全縣分設6個區,孫,孫家坪鄉行政區劃,五寨縣孫家坪鄉地名資料">
地名:孫家坪鄉 | 隸屬:五寨縣 |
區劃代碼:140928202 | 代碼前6位:140928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114.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00人 |
人口密度:約2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梁家坪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一普資料記載,因村落位于縣城西梁的一塊小平地上,故名梁家坪。據村民闡述,元末明初,由于連年戰爭,中原地區“人力不至,久致荒蕪”,明朝統治者推行“移民就…[詳細] |
孫家坪村 | ~201 | 鄉中心區 | 該村姓氏以孫氏為主,且村周圍較為平坦,故取名孫家坪![詳細] |
陽坡村 | ~203 | 村莊 | 因該村背坡向陽,起名陽坡。1958年11月,以所管轄村莊名稱—陽坡村,建立陽坡生產大隊;1984年10月,更名為陽坡村民委員會至今,簡稱陽坡村委會![詳細] |
小輻車梁村 | ~204 | 村莊 | 因該村座落于岢嵐-五寨的大路邊,從前常有輻子車通過,且位于五寨西梁上,起名輻車梁,為與大輻車梁區分叫小輻車梁![詳細] |
武家洼村 | ~205 | 村莊 | 因該村武姓居多,村中龍王廟上有一古鐘單鑄武姓,又當時武氏又有財勢,且村莊處溝洼地,故取名武家洼![詳細] |
河灣村 | ~206 | 村莊 | 因該村靠近嶠峪河,是河的彎曲處,故名河灣![詳細] |
大輻車梁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座落于岢嵐-五寨的大路邊,從前常有輻子車通過,且位于五寨西梁上,起名輻車梁,為與小輻車梁區分叫大輻車梁![詳細] |
寨兒梁村 | ~208 | 村莊 | 因該村靠近寨子坡,且大部分為梁地,故起名寨兒梁地,后該名寨兒梁![詳細] |
崔家村 | ~210 | 村莊 | 據縣志和村內一古鐘記載,該村原名崔家嶺,村內以崔氏為主,后因村莊座落于低處,便將村名后的“嶺”字去掉,叫崔家![詳細] |
高嶺村 | ~213 | 村莊 | 因該村地勢較高,又是幾條溝的分水嶺,故起名高嶺![詳細] |
富康村 | ~228 | 村莊 | 因村民搬遷和美好喻意而得名。2003年,由咀兒上村、黃土坡村、東寺兒溝、峰子頭四個村部分村民移民遷居到此,歸孫家坪鄉管轄;2010年-2013年四個村…[詳細] |
趙峪莊村 | ~229 | 村莊 | 洪武二年,張氏、崔氏、郭氏從洪洞縣遷來立村,據傳該村曾搬遷過兩次,都是對著山住在坡上,因此起名照峪莊,后誤傳為趙峪莊![詳細] |
水口頭村 | ~230 | 村莊 | 據傳,白氏最早從偏關遷來立村,后邸氏從嵐縣遷來,抗日戰爭時期,李氏從孫家坪高嶺村遷來,因梁家坪、韓嶺莊、大坪的三條溝之水都要通過此地,匯成一流,故取村…[詳細] |
小寨村 | ~231 | 村莊 | 據傳該村四周原是森林,洪武二年,由清徐前來呂氏一家,后從山東遷來讓氏建村,兄弟兩人,一人定居小寨,一人去往峰子頭,用木料修筑一寨欄,定居后起名小寨屯,…[詳細] |
閻家洼村 | ~232 | 村莊 | 閻家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海子界村 | ~233 | 村莊 | 洪武二年,有李氏三兄弟,一個遷往岢嵐縣團龍溝,一個遷往前所鄉南坪村,一個來此立村,該村東有一尖山,相傳山下曾有一海,從尖山流有三股水,取名海子澗,19…[詳細] |
韓嶺莊村 | ~234 | 村莊 | 當地原為森林,韓氏最早遷來定居后取名韓林莊,明嘉靖三十三年,套部入掠五寨,毀韓林莊,后改村名為韓嶺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鄉政府駐孫家坪村而得名。該村以孫氏為主,且村周圍較為平坦,故取名孫家坪。
基本介紹:
五寨縣撤銷梁家坪鄉,整建制并入孫家坪鄉。以原梁家坪鄉和原孫家坪鄉的行政區域為孫家坪鄉的行政區域,鄉人民政府駐孫家坪村。
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土豆、谷子、胡麻。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孫家坪鄉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孫家坪鄉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瑞云寺遺址,位于五寨縣孫家坪鄉東寺兒村南約1000米處的,西雪山峰頂南坡臺地上。建筑無存,遺址辟為林區。遺址東西長約90米,南北寬約70米,分布面積約6300平方米。據現存明弘治四年(149
峰子頭抗日烈士墓,位于五寨縣孫家坪鄉峰子頭村南約100米處。1940年9月,山西新軍暫編第1師36團發動攻打碉堡戰斗,在這次戰斗中有18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峰子頭抗日烈士墓安葬的就是這1
南洼水井,位于五寨縣孫家坪鄉南洼村中。始建年代不詳,據村民講該井從清代沿用至今,1985年由縣水利水保局出資重修,并在井口東側立一水泥質碑。井口方形,邊長0.8米,占地面積6.4平方米。用圓
歷史沿革:
1940年初,全縣分設6個區,孫家坪屬一區;1945年5月——1949年10月,全縣劃為4個區,孫家坪屬一區;1950-1952年,全縣劃為4個區,孫家坪屬一區;1952年,全縣劃為5個區36個鄉,孫家坪屬一區;1954年12月——1956年4月,孫家坪鄉為全縣20個鄉之一;1958年11月,神池、五寨、岢嵐三縣合并,公社化初期,孫家坪鄉更名為孫家坪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縣,同年5月,孫家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