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社鎮 | 隸屬:交城縣 |
區劃代碼:141122104 | 代碼前6位:1411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J |
長途區號:0358 | 郵政編碼:033000 |
轄區面積:約108.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700人 |
人口密度:約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堡村 | ~200 | 村莊 | 古名南社,元明五社之一。有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詳細] |
曲里村 | ~201 | 村莊 | 古名中社,元明五社之一。1958年5月,八大二次會議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黨中央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詳細] |
東社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古為祀水社壇,元明五社之一,因設在文峪河之東,故名。…[詳細] |
西社村 | ~205 | 鎮中心區 | 古為祀水社壇,元明五社之一,因設在文峪河之西,故名。…[詳細] |
沙溝村 | ~206 | 村莊 | 古名北社,元明時期截岔五社之一,因村周溝谷多沙,故名。…[詳細] |
大巖頭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地處中西川與西冶川分岔山巖前,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會議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黨中央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詳細] |
米家莊村 | ~208 | 村莊 | 據川該村為平川米姓山莊,故而得名。村民委員會駐米家莊,負責米家莊村務工作的群眾自治組織,因此而得名。…[詳細] |
野則河村 | ~210 | 村莊 | 因村址處川谷狹窄,村北十余里古代荒無人煙,故名野窄河,后易窄為則。亦云因地在南溝溝口,古代南溝曾冶銀,南溝俗稱冶子溝,因而得名。…[詳細] |
橫嶺村 | ~211 | 村莊 | 縣志載,明代一夜之間“突起橫山十余丈”,村處其南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古代曾為祀水社壇、且在文峪河之西而得名。
基本介紹:
交城縣轄鎮。1961年建西社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1.2萬。鎮政府駐西社。古吳公路、開麻公路過境。轄南堡、曲里、塔上、陽灣、東社、西社、沙溝、大巖頭、米家莊、南溝、野則河、橫嶺、西家嶺、苗家溝、巖立、高家嶺、郭家背后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薯類、谷子、玉米、小麥、水稻。南堡東武元池迤東一帶山丘分布有新石器時期遺址。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西社鎮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西南都。
1917年屬三區,1937年冬至1939年春為工衛旅駐地。
1941年屬交西縣二區。
1949年,屬交城縣第三區。
1958年,屬鋼鐵人民公社。
1959年9月,將鋼鐵人民公社更名為東社人民公社。
1971年5月,將東社人民公社并入文水縣。
1983年11月,又將東社人民公社并入交城縣。
1984年6月,撤銷東社人民公社,設立西社鎮,之后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