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關頭村 | 隸屬:岔口鄉 |
區劃代碼:140181203205 | 代碼前6位:1401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關頭村為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11月,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確定關頭村為山西省第二批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關頭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岔口鄉關頭村,位于屯蘭川上游,距古交市區35公里,距風景秀美的二龍山3公里。全村面積21.4平方公里,下轄6個自然村,463戶,1514人,黨員51人。耕地面積3200畝,林地面積1700畝。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11元。2006年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村。2007年,關頭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的省級重點推進村。
產業發展思路:
1、在墊地的基礎上,建溫室200間,大規模發展蔬菜種植。
2、繼續種植核桃樹等經濟林。
3、依托肉牛養殖園區,繼續發展肉牛、肉羊養殖。
4、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科學開發彭德懷、羅貴波、康世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關頭村居住過的村民院落、八專署
文化旅游:
彭德懷路居地位于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1943年9月10日,彭德懷應中央之召從麻田動身赴延安,準備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7日,彭德懷在同蒲路東與劉伯承等會合。由太行二分區交通隊護送穿越
晉綏八分區舊址位于古交岔口鄉關頭村西,原為明嘉靖年間村廟,存有正殿、配殿15間,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區是晉綏根據地的南大門,是陜甘寧邊區通往各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4
岔口鄉關頭觀音堂位于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東,年代為清代。岔口鄉關頭觀音堂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腰山遺址位于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東約100米大腰山上,年代為夏代。大腰山遺址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名稱沿革:1984年命名。
隸屬關系沿革:1958年前屬交城縣管轄,成立古交區后為岔口人民公社所屬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岔口人民公社后設立岔口鄉,歸岔口鄉,設立關頭村民委員會并管轄至今。
周邊相關:
關頭村附近有彭德懷路居地、晉綏八分區舊址、岔口鄉關頭觀音堂、大腰山遺址、古交紅豆山莊、呂梁山等旅游景點,有沙棘酒、擦圪蚪、古交黃花、古交木耳、古交蘑菇、古交小米等特產,有圪咀崖娘娘廟會、廟會(晉祠廟會)、晉陽花饃、并州刀剪制作技藝、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