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樂村 | 隸屬:河西鎮 |
區劃代碼:140581106215 | 代碼前6位:1405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原名斷崗村(有碑文記載):因地處嶺下,山崗到此中斷,故名。后改為香爐村,因古時廟前松柏成蔭,有一石頭香爐放在樹下,從事經商的人常常到此歇腳,拜神,村因物命名。后人嫌村名不雅,根據村中有高低蹺、扛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耍樂,經常到鄰村廟會助興,故將村名改為常樂。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常樂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常樂村位于鎮區東兩公里,地處平川和丘陵銜接地帶。村西是一馬平川的開闊地,村東和村北是連綿起伏的丘陵。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東面的嶺地上建起了家園,所選擇的位置也很有時代特征,按現在的角度來看還是很有折服力的:一是把村子建在嶺地上不占用平川農田,二是視野開闊,一望無際的原野盡收眼底,像平靜的水面,一眼就能看到河西。村子的西邊是幾丈深的斷壁,故稱“斷崗村”意為到此中斷之意。據相關記載:“吾鄉居泫城之南二十里許,負嶺列屋,茂樹周遮,曰:斷崗村”嶺下有一水池,池里的水一年四季清澈透明,到了夏天“池蓮盛開,駕一葉之扁舟,游數畝之荷市,如在瀟湘洞庭之中。”水池邊有眼水井,水源充足,井水甘甜可口。
歷史沿革:
清代實行都里制,屬第二十八都;1912年廢都里制為區村制,先后屬三區(喬村)、七區(河西);1956年至1983年先后設常樂發建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屬河西鎮、河西鄉、河西管理區、河西工作區、河西人民公社。
1984年5月25日政設分開,設常樂村村民委員會,屬河西鎮。
周邊相關:
常樂村附近有高平炎帝陵、丹朱嶺工業旅游區、喜鎮蘇莊景區、臥龍灣景區、清云寺生態公園、長平古戰場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晉城荊條花蜂蜜、高平大黃梨、高平燒豆腐、豬頭肉疙夾火燒、羊肉李圪抓、豬皮凍等特產,有武氏正骨法、潞綢織造技藝、中醫正骨療法(武氏正骨療法)、神農高蹺、高平剪紙、高平秧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