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洄水鎮 | 隸屬:紫陽縣 |
區劃代碼:610924106 | 代碼前6位:6109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G |
長途區號:0915 | 郵政編碼:725000 |
轄區面積:約2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600人 |
人口密度:約35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洄水街道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傳說二十世紀20年代,現在的洄水社區街道是原來的河道水域,河水很大,據歷史記載,兩岸農民是靠渡船作為交通工具,現在學校南側有幾顆上千年的古樹,就是原來…[詳細] |
龍行溝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龍行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茶稻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有位大地主在此地中心地區修有水田百畝。在中半山廣種茶樹,水稻和茶樹種植均獲成功,茶葉遠銷四川、湖北等地,茶稻村由此而來![詳細] |
樺櫟村 | ~201 | 村莊 | 相傳清朝年間,村內有一棵直徑約1.3米的樺櫟樹,因此得名樺櫟村。…[詳細] |
團堡村 | ~202 | 村莊 | 團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連橋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村名來源于目連橋,因本村有一著名木橋而得名。…[詳細] |
聯溝村 | ~204 | 村莊 | 由于山大溝深,兩條大溝相連,故名聯溝村。…[詳細] |
廟溝村 | ~206 | 村莊 | 流經扒灣的小溪和田灣的小溪匯合后,形成一條大河溝,流入洞河,明末清初,在溝的出口處,當地人建造一座火神廟和一座祖師廟,因此得名廟溝![詳細] |
小河村 | ~211 | 村莊 | 因此地有永不枯竭的兩條小河,小河村因此得名![詳細] |
端埡村 | ~212 | 村莊 | 因地處山埡,清嘉慶元年(1796年)因林姓端公在此居住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該鎮前的洞河在此形成回旋多灣,而將此地稱為“洄水”,后用作鎮名。
基本介紹:
紫陽縣轄鎮。1950年置洄水鄉,1959年改管理區,1966年建曙光公社,1972年更名洄水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南部,大巴山北麓,距縣府19.7公里。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0.5萬。權(河橋)洄(水)公路通達。轄洄水、茶稻、樺櫟、響水、團包、安心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產茶葉、蠶繭,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為主。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洄水鎮人口數量為.96萬人,位列紫陽縣各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5位。
歷史沿革:
1950年,置洄水鄉。
1959年,改管理區。
1966年,成立曙光公社。
1972年,更名洄水公社。
1984年,改設洄水鄉。
1996年,改設洄水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