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正陽路街道 | 隸屬:銅川新區 |
區劃代碼:610204004 | 代碼前6位:61020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陜B |
長途區號:0919 | 郵政編碼:727000 |
轄區面積:約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00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陽光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社區設立之初,僅服務于陽光小區而得名。取駐地小區“陽光”二字,故名。…[詳細] |
秦嶺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秦嶺社區系“秦嶺水泥(陜西省耀縣水泥廠)”企業自建小區。故以企業名冠名。…[詳細] |
華陽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此地位于華原大道與正陽路之間而得名。取華原大道“華”,正陽路“陽”,故名。…[詳細] |
沮河社區 | ~004 | 主城區 | 以社區管轄區域在沮河西岸而得名。新城村1949年屬城關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后組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詳細] |
楓林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因位于楓林小區,故名。2012年8月10日設立楓林社區。…[詳細] |
世紀花園社區 | ~006 | 主城區 | 袁家村民委員會1958建政設置,以轄區村名得名。世紀花園社區2012年4月設立。以駐地小區名得名。2016年3月鎮村綜合改革時,袁家村民委員會并入世紀…[詳細] |
朝陽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因該社區居委會駐地朝陽路而得名。朝陽社區2009年12月28日與陽光社區析置,居委會駐地朝陽路主干道。2014年10月社區辦公地址搬遷至斯正街8號。2…[詳細] |
天籟社區 | ~008 | 城鄉結合區 | 因社區居民委員會駐天籟小區而得名。取“天籟”二字命名社區名。…[詳細] |
長青社區 | ~009 | 主城區 | 長青社區:2023年5月成立,轄區區域西環路以東,長興路以西,華原西道、任家莊村以南,鴻基西路以北。轄學府城、中熙華城、中梁壹號院、丁香花園、櫻桃園、…[詳細] |
興業社區 | ~010 | 主城區 | 興業社區:2023年5月成立,轄大唐養生小鎮、智慧天宸等2小區,轄區單位有:高新區管委會、市群眾藝術館、旺旺食品、陜汽兆豐集團、西安重裝煤機廠等。…[詳細] |
金鼎社區 | ~011 | 主城區 | 金鼎社區:2023年5月成立,轄區區域為長豐南路以東,東環路以西,華原東道以南,正陽路以北。轄翡翠城、鑫苑雅居、華榮商城、龍記觀園等4小區,金鼎路東段…[詳細] |
趙家坡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屬袁文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業…[詳細] |
魚池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耀縣解放后屬袁文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業…[詳細] |
陳坪村 | ~203 | 村莊 | 耀縣解放后屬袁文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業…[詳細] |
高家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耀縣解放后屬袁文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詳細] |
文家村 | ~206 | 主城區 | 耀縣解放后屬袁文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業…[詳細] |
郭家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1958年建政時以轄區上郭家堡、下郭家堡主體村名而得名。…[詳細] |
齊家坡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該村由齊家坡、丁家溝、儒柳3個村民委員會合并組成。…[詳細] |
王巖村 | ~212 | 主城區 | 1949年屬城關區。土改后政府號召農民互助,村按自愿原則組成多個互助組,1954年合作化運動初始,互助組整合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級農業…[詳細] |
地名由來:
正陽路是銅川新區1993年開拓的首條東西向主干道路,取“歲之首為正,陽氣升,萬物皆甦生”寓意銅川新區向初升的太陽一樣蒸蒸日上而得名。因街道辦事處位于正陽路,故得名正陽路街道。
基本介紹:
正陽路街道由銅川經濟開發區(銅川新區)管理。位于耀州區南端,開發區南部。轄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下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現有人口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9萬人,城市人口3.86萬人。1958年設下高埝管理區,屬耀城公社。1961年建下高埝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下高埝鄉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肖家、白家、石人、新城、野狐坡、上高埝、平新、平老、中西、中老、王巖、齊家坡、魚池、袁家、田家溝、陳家平、阿堡寨、申河、文家、郭家、任家莊、玉皇閣、趙家坡、丁家溝、高家堡25個行政村。2002年,代碼610204202,轄白家、肖家、野狐坡、上高埝、平老、平新、中老、中西、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袁文區,駐袁家堡,轄袁家、文家、張田、魚池、華里坊5個鄉。
1950年5月劃入中高埝、申河、玉皇閣、牛村等4個鄉。
1953年1月劃入小王鄉,轄小王、任家、郭家、魚池、華里坊、牛村6個鄉。
1956年2月撤袁文區設郭家鄉,轄16個高級社。
1958年9月并入五星公社,同年12月并入銅川市耀城公社,改設下高埝管理區。
1961年5月改設下高埝公社,駐下高埝,轄20個生產大隊。
1961年8月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