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豐村 | 隸屬:湯坊鎮 |
區劃代碼:610481109206 | 代碼前6位:61048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910 | 郵政編碼:71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該村始建時共有王姓五百口人,人們稱為“五幫村”;后改名五豐村,寄托了人們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基本介紹:
五豐村,地處湯坊鎮人民政府西北4.5公里處。東鄰北安谷村,南接許家村,西北與桑鎮何耳、小趙連畔。西寶高速、西寶中線從村莊南北兩側橫亙而過,地理環境優越,土地肥沃平坦。由西堡子、老堡子、北堡子、穆家4個自然村組成,轄11個村民小組,共720戶,2948人,全村總面積3000畝,耕地2241畝,人均耕地0.7畝。
五豐村又名五幫村。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村中有王姓的五百人居住一起,名為五百王家。到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逐漸發展成5個自然村,取名為五幫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更名為五豐大隊,(取五谷豐登之意)。1983年,改鄉建鎮時又名為五豐村。該村分為北堡子、西堡子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更名為五豐大隊(取五谷豐登之意);1984年,政社分設,成立五豐村村民委員會,歸湯坊鄉管理;2011年,撤鄉建鎮,歸湯坊鎮人民政府管理至今。
周邊相關:
五豐村附近有漢武帝茂陵、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楊貴妃墓、興平博物館(文廟)、興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點,有興平辣椒、興平大蒜、興平關中黑豬、蕎麥面魚子、秦刀剁面、興平醪糟等特產,有丁蘭刻母、茯磚茶制作技藝、蛟龍轉鼓、旬邑嗩吶、弦板腔皮影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