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桑鎮 | 隸屬:興平市 |
區劃代碼:610481102 | 代碼前6位:61048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2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8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橋村 | ~201 | 村莊 | 東橋村,位于桑鎮政府西南6.5公里。西臨西橋村,北距三合村1.5公里,東與永流村接壤。西橋至湯坊(馬家)環鎮公路,穿村而過,交通較為便利。有袁家巷、南…[詳細] |
茍家坡村 | ~202 | 村莊 | 茍家坡村,地處興平市西南,距桑鎮政府5公里。北鄰祝原村,西鄰武功小村鎮,東鄰三合,南鄰西橋。分北村、南村、西村、窯上4個自然村,轄10個村民小組,73…[詳細] |
焦家村 | ~204 | 村莊 | 焦家村,距桑鎮政府5公里。北鄰張耳村,西接東橋村,南連永流村,東與湯坊鎮的馬家村接壤。村由張北、馬南、焦南、焦北4個自然村組成,轄8個村民小組,240…[詳細] |
三和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三合村,距桑鎮政府6公里。東鄰雙山村,西接茍家坡村和羅家寨村,南連東橋北莊村,北鄰西寶中線和高速公路。有(東、西弓村,上、下石村和馬家堡村)5個自然村…[詳細] |
三解村 | ~207 | 村莊 | 三解村,地處桑鎮中部,距興平市約15公里。南鄰西寶高速,北依西寶中線、隴海鐵路,東鄰何耳村,西靠祝原村,北接前進、宋莊二村,南與雙山村相連。區域優勢明…[詳細] |
雙山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雙山村,距離桑鎮政府5公里。東鄰張耳村,西接三合村,南鄰永流村,北靠三解村。有趙家堡、晁家莊、楊家堡三個自然村,轄11個村民小組,713戶,3496人…[詳細] |
宋莊村 | ~209 | 鎮中心區 | 宋莊村,位于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東連小趙村,南接何耳村,北鄰趙村鎮趙村,西鄰趙村鎮前進村。由南堡、北堡、老堡、新堡4個自然村組成,轄11個村民小組,8…[詳細] |
西橋村 | ~210 | 村莊 | 西橋村,位于渭河以北,興平、武功、周至三縣交界處,是興平市最西南角的一個村子,距離桑鎮政府8公里。西鄰武功鎮陳家坎,北鄰羅家寨,東鄰東橋,南同周至富仁…[詳細] |
小趙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小趙村,位于隴海鐵路南邊,距西寶中線北約500余米。北與趙村鎮趙官村、西溫坊村相鄰,東南與湯坊鎮北安谷村、五豐村相鄰,西與宋莊村、大通坊村、馬嵬坡車站…[詳細] |
永流村 | ~212 | 村莊 | 永流村,位于渭河北岸,距桑鎮街道南2公里處。西接東橋村,東連焦家村,南連周至的富仁鄉,北至雙山村。轄小門子、腰圈、腰窯子、田堡子四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詳細] |
張耳村 | ~213 | 村莊 | 張耳村,位于桑鎮政府以南約2公里處。東依湯坊鎮張家村,南臨焦家村,西靠雙山村,北與何耳村接壤。村北是橫貫東西的西寶高速公路,村東緊挨桑鎮老街道,交通便…[詳細] |
祝原村 | ~214 | 村莊 | 祝原村,地處興平西南,位于興平和武功縣交界處。南有西寶高鐵、西寶高速公路,與茍家坡村相連,北有隴海鐵路,與趙村鎮前進村相接,省道西寶中線穿村而過,交通…[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著名的后晉大臣、桑蠶農學家楊維翰葬此而得名。
楊維翰(1922~1950。2。10),熱河省赤峰縣第一區大窩村人。貧農出身。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3月隨軍南下,同年8月參加解放南豐戰斗。 解放初,維翰任南豐縣第6區(今洽村鄉)區委副書記兼區小…… 楊維翰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桑鎮地處興平市西南,距興平市區17公里。東鄰湯坊鎮,南鄰渭河與周至富仁鄉隔河相望,西鄰武功小村鎮,北鄰趙村鎮。全鎮面積27.22平方公里,12個行政村,118個村民小組,7322戶,總人口3.5萬人,耕地面積26455畝,地勢北高南低,較為平坦,海拔高度380—410米。
桑鎮歷史源遠流長,五代十國時,后晉樞密院使,桑維翰被契丹軍殺死在此,稱桑家莊。清朝農學家楊雙山,提倡農民植桑養蠶,農產品交流貿易,人來人往,形成自然桑鎮,清雍正《陜西通志》稱桑家鎮,后簡稱今名,境內有西漢大將張耳墓,清農學家楊雙山“雙山祠”,近代革命烈士杜宗美,在這塊厚重土地上人才輩出。
桑鎮是興平四大古鎮之一,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桑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21年11月,桑鎮被命名為首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楊雙山墓時代:清地點:興平市桑鎮桑鎮小學內保護范圍:墓冢邊緣起南、北各延伸8米,東、西各延伸13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向東延伸11米,向西延伸30米,向南延伸30米,向北延伸8米。2008年
歷史沿革:
清雍正《陜西通志》為桑家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鎮。
1958年,設立桑鎮公社。
1984年,設立桑鎮。
桑鎮大通坊村共有耕地1150畝,傳統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辣椒、大蒜為輔,生產效益不高,農民增收緩慢。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制定了大棚香椿生產規劃,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采取政府貼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