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柏塬村 | 隸屬:黃柏塬鎮 |
區劃代碼:610331105200 | 代碼前6位:61033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古時此臺塬上生有幾株大黃柏樹而得名。
基本介紹:
黃柏塬村林木覆蓋率96%,有種子植物1550余種,陸生動物170余種,含大熊貓、金絲猴、和白肩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9種、省級保護動物7種。
創于商末周初,興于盛唐的儻駱古道經過該地,是古代中國南北舉足輕重的交通要道;唐代李白和杜甫,從儻駱道至長安,寫下“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著名詩篇;三國姜維領兵伐魏、楊貴妃回川省親、馬嵬坡之變暗度東瀛兩次經過此處。
這里還是紅軍長征路。川北紅四方面軍師長李先念部、紅四方面軍徐向前、陳昌浩部都曾在這里浴血奮戰。
發展特色養殖業、干雜果產業和中藥產業(新增山萸、秦艽、天麻等其他中藥材170畝)。建成集生態觀光和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推介黃柏塬村為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019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黃柏塬村為2019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村。
2019年12月,黃柏塬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黃柏塬村榜上有名。
2014年9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黃柏塬村2014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歷史沿革:
1952年前,屬佛坪縣第四區黃柏塬鄉。
1952年12月27日,隨黃柏塬鄉劃歸太白中心區,屬二郎壩區黃柏塬鄉。
1958年10月,隨黃柏塬鄉、二郎壩鄉劃入洋縣并成立生產大隊;1959年5月,黃柏塬(村隨)、二郎壩兩個管理區重新劃歸太白區,屬黃柏塬管理區;1961年9月,屬黃柏塬公社;1966年9月,更名紅林大隊并成立革委會;1980年12月后,恢復原名撤銷大隊及革委會,改稱大隊管委會。
1984年5月撤
周邊相關:
黃柏塬村附近有青峰峽森林公園、藥王谷風景區、黃柏塬原生態風景區、青峰山、大爺海、太白縣龍華山等旅游景點,有太白貝母、太白甘藍、椴木香菇、太白洋芋煎餅、太白生菜、太白木耳等特產,有李家溝社火、泥塑(鳳翔泥塑)、鳳翔木版年畫、千陽八打棍、岐山轉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