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陵前鎮 | 隸屬:三原縣 |
區劃代碼:610422107 | 代碼前6位:610422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6萬人 |
人口密度:約4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陵前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陵前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15年雙勝、石馬道并入陵前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肖家村 | ~201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肖家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侯家、小寨并入肖家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15年朱家并入肖家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甘澇村 | ~203 | 村莊 | 甘澇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焦村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焦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上河村 | ~209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上河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唐家并入上河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長坳村 | ~210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長坳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溝南、新隆并入長坳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15年朱家并入肖家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口外村 | ~211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口外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曹家莊并入口外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05年廉家村并入口外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柴家窯村 | ~212 | 村莊 | 柴家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鐵家村 | ~213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鐵家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05年郭堯并入鐵家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墩臺村 | ~215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墩臺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遼斜、余家壕并入墩臺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15年雙槐村并入墩臺村,屬陵前鎮…[詳細] |
大寨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大寨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卸坊并入大寨村;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2015年三勝村并入大寨村,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曹師村 | ~219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曹師凹村村民委員會,屬陵前鄉;1991年曹師凹、油坊溝兩村合并,曹師凹更名為曹師村村民委員會;1998年陵前鄉改為陵前鎮,屬陵…[詳細] |
鄧家村 | ~224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鄧家村村民委員會,屬馬額鄉;1991年鄧新、澄縣坡并入鄧家村;1998年馬額鄉改為馬額鎮;2011年隨馬額鎮并入陵前鎮,屬陵前…[詳細] |
蒙家村 | ~226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蒙家村村民委員會,屬馬額鄉;1998年馬額鄉改為馬額鎮;2005年南韓、楊村并入蒙家村;2011年隨馬額鎮并入陵前鎮,屬陵前鎮…[詳細] |
鄭家村 | ~228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鄭家村村民委員會,屬馬額鄉;1998年馬額鄉改為馬額鎮;2005年瓦紫寨并入鄭家村;2011年隨馬額鎮并入陵前鎮,屬陵前鎮至今…[詳細] |
馬額村 | ~230 | 村莊 | 系2016年新組建的村委會,由原來的馬東村與馬西村合并組成,隸屬陵前鎮。2018年,又將郝家村合并至馬額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新邵村 | ~232 | 村莊 | 2018年新安村和邵村合并,分別取兩村名的字首,故得名新邵村。…[詳細] |
明星村 | ~233 | 村莊 | 公社時期曾用過明星大隊,在此沿用。系新組建的村委會,由原來的南王村和魏廻村于2018年合并組成,隸屬陵前鎮沿用至今。…[詳細] |
高文村 | ~234 | 村莊 | 2018年高家村和文龍村合并,分別取兩村名的字首,故得名高文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唐武德元年六月(618年7月),高祖李淵追尊其祖李虎為景皇帝,其陵墓為永康陵,陵前鎮因位于永康陵以南(之前)而得名。
李虎(?—551年),字佐,代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祖籍隴西成紀,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唐朝編纂的史書記載: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為比。他年少時風流倜儻,志向遠大,喜愛讀書卻不善于死背章句,更喜歡騎馬射箭,廣交…… 李虎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三原縣陵前鎮位于三原縣城以北偏東20公里處,西臨濁浴河,東接富平,因其位于康太祖永康陵之南而得名,全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7.3萬畝,人口3萬,轄21個行政村117個村民小組。內有210一級公路縱貫南北,縣干、鎮干公路縱橫交錯,交通便捷,區位優越,電力豐余,投資1400萬元建有110KVA變電站,通訊發達,實現村村通電話。
近年來,陵前鎮人民政府按照開放與開發并舉,富鎮與富民結合的總體思路,堅持“農業立鎮,企業富鎮,三產強鎮,科教興鎮”的發展戰略,不斷向富裕文明邁進。陵前是咸陽市“節水示范鄉鎮”,南塬區的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副總理視察后給予高度評價。截止目前,全鎮已形成以糧食、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陵前鎮(蘋果)榜上有名。
2021年11月,陵前鎮入選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2021年4月,陵前鎮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陵前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2月,陵前鎮被認定為陜西省2019年度省級科技示范鎮。
2014年7月,陵前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9年8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陵前鎮為陜西省重點鎮。
文化旅游:
黃子文烈士墓時代:近代地址:三原縣陵前鎮保護范圍:墓冢和墓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黃子文烈士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于志寧墓·唐代·三原縣陵前鎮興隆村東。保護范圍:墓地東西80米,南北90米,包括墓室、墓道及神道石刻、墓碑。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面外延10米。2003年,于志寧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
歷史沿革:
漢屬池陽縣。
魏晉屬扶風郡。
清前期,分屬張家里、鹿原里、三家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字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陵前改區為聯保。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聯保為陵前鄉。
1962年,陵前公社成立。
1983年,政社分設,改陵前公社為陵前鄉。
1998年,后改鄉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