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烏鎮鎮 | 隸屬:佳縣 |
區劃代碼:610828103 | 代碼前6位:610828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K |
長途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轄區面積:約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4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烏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地處烏龍河岸得名,后廢,以設有鋪驛,改稱烏龍鋪,清末形成集鎮更今名烏鎮。…[詳細] |
烏鎮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以地處烏龍河岸得名,后廢,以設有鋪驛,改稱烏龍鋪,清末形成集鎮更今名烏鎮。…[詳細] |
榆坬村 | ~205 | 村莊 | 因此地生長了許多榆樹而得名。1876年建立榆坬,1958年建立榆坬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榆坬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李家山村 | ~207 | 村莊 | 因姓李的人居住在山上而得名。1723年建立李家山,1958年建立李家山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李家山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當川寺村村民委員會、李家山…[詳細] |
黃家圪勞村 | ~208 | 村莊 | 黃家圪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柴家老莊村 | ~209 | 村莊 | 因姓柴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644年建立柴家老莊村,1958年建立柴家老莊生產大隊,1984年柴家老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高西溝村 | ~210 | 村莊 | 因姓高的人居住在西溝而得名。1628年建立高西溝,1958年建立高西溝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高西溝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劉雙溝村 | ~211 | 村莊 | 因姓劉的人居住在兩道溝而得名。1381年建立高商人溝,1910年變更為劉雙溝,1958年建立劉雙溝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劉雙溝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符家畔村 | ~212 | 村莊 | 因姓符的人居住在河畔而得名。1331年建立符家畔,1958年建立符家畔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符家畔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王家畔村 | ~213 | 村莊 | 因姓王的人居住在河畔而得名。1662年建立王家畔村,1958年建立王家畔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王家畔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劉家崖村 | ~215 | 村莊 | 因姓劉的人居住在山崖上而得名。1796年建立劉家崖,1958年建立劉家崖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劉家崖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秦家坪村村民委員會、劉家…[詳細] |
張家溝村 | ~217 | 村莊 | 因姓張的早居此山溝而得名。1662年建立張家溝,1958年建立張家溝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張家溝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張家溝村村民委員會、張玉家溝…[詳細] |
劉家溝村 | ~219 | 村莊 | 因姓劉的人居住在山溝里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劉家溝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劉家溝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劉家峁村 | ~220 | 村莊 | 因姓劉的人居住在山峁上而得名。1681年建立劉家峁,1958年建立劉家峁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劉家峁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尚家溝村 | ~221 | 村莊 | 因姓尚的人居住在山溝里而得名。1544年建立尚家溝,1958年建立尚家溝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尚家溝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王家墕村村民委員會、穆家…[詳細] |
下高寨村 | ~223 | 村莊 | 相傳有一個古寨子,人們居住在寨子的下面,因而得名。…[詳細] |
核桃樹墕村 | ~224 | 村莊 | 相傳此地生長了許多核桃樹而得名。1665年建立核桃樹墕,1958年建立核桃樹墕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核桃樹墕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杜家老莊村村民委…[詳細] |
閆家坪村 | ~225 | 村莊 | 閆家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慶山村 | ~226 | 村莊 | 相傳名為張慶山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673年建立張慶山,1958年建立張慶山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張慶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張文正村 | ~229 | 村莊 | 因名為張文正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335年建立張文正,1958年建立張文正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張文正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張興莊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樓家坪村 | ~230 | 村莊 | 因姓樓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255年建立曹家鹼,1912年變更為樓家坪,1958年建立樓家坪生產大隊,1984年樓家坪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上劉渠…[詳細] |
大圪塔村 | ~232 | 村莊 | 因人們居住在大圪塔上而得名。1179年建立大圪垯,1985年建立大圪垯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大圪垯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柴家岔村村民委員會、大圪垯…[詳細] |
任家坪村 | ~233 | 村莊 | 因姓任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382年建立任家坪,1958年建立任家坪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任家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紫圪堵坪村 | ~237 | 村莊 | 因此地的圪堵經常呈現紫色而得名。1083年建立紫圪堵坪,1958年建立紫圪堵坪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紫圪堵坪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孫家坬村村民委員…[詳細] |
郭家畔村 | ~239 | 村莊 | 因姓郭的人居住在河畔而得名。1423年建立郭家畔,1958年建立郭家畔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郭家畔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郭家畔村村民委員會、白家峁…[詳細] |
董家坪村 | ~241 | 村莊 | 因姓董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283年建立董家坪,1958年建立董家坪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董家坪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董家坪村民委員會、徐家坪村…[詳細] |
任家山村 | ~242 | 村莊 | 因姓任的人居住在山上而得名。1083年建立任家山,1958年建立任家山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任家山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改為任家山村村民委員會、秦…[詳細] |
黃家梁村 | ~247 | 村莊 | 因姓黃的人居住在山梁上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黃家梁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黃家梁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20…[詳細] |
秦家鹼村 | ~250 | 村莊 | 因姓秦的人居住于此地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秦家鹼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秦家鹼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201…[詳細] |
拓家鹼村 | ~252 | 村莊 | 因姓拓的人居住在此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拓家鹼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拓家鹼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2014…[詳細] |
郭家圪勞村 | ~254 | 村莊 | 郭家圪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姚家溝村 | ~255 | 村莊 | 前姚家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家堡則村 | ~257 | 村莊 | 因姓張的人在此修建堡壘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張家堡則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張家堡則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詳細] |
高起家坬村 | ~258 | 村莊 | 因姓高的人居住于坬上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高起家坬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高起家坬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沿…[詳細] |
高家下坬村 | ~259 | 村莊 | 因姓高的人居住于坬下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高家下坬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高家下坬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沿…[詳細] |
閆家峁村 | ~260 | 村莊 | 閆家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家溝村 | ~261 | 村莊 | 因姓馬的人居住于山溝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馬家溝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馬家溝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沿用至…[詳細] |
韭菜溝村 | ~263 | 村莊 | 相傳此地盛產韭菜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韭菜溝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韭菜溝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2014年…[詳細] |
劉百治村 | ~265 | 村莊 | 因姓劉的人居住于此地,相傳他可以給人看病,且包治百病而得名。…[詳細] |
雷家興莊村 | ~267 | 村莊 | 因姓雷的人居住于此地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雷興莊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雷興莊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沿用至…[詳細] |
呂家溝村 | ~268 | 村莊 | 因姓呂的人居住于山溝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呂家溝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改為呂家溝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鎮,201…[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此地處于烏龍河岸,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設烏龍寨,后稱烏龍鋪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佳縣轄鎮。1942年設烏鎮區,1958年改為公社,1984年建烏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1.1萬。佳(縣)米(脂)公路橫穿鎮境。運輸業發達。轄烏龍鋪、石板、古城山、韓家焉、木家崄、榆崄、當川寺、李家山、黃家圪塝、柴家老莊、高西溝、劉雙溝、符家畔、王家畔、秦家坪、劉家崖、坪焉、張家溝、張玉家溝、中王家焉、劉家溝、劉家峁、尚家溝23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玉米、谷子、馬鈴薯為主,養殖豬、雞。。
歷史沿革:
明屬葭州烏龍里。
清末民初屬葭縣十二地方之烏龍鋪地方。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烏鎮聯保處,轄12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設烏鎮區,轄6鄉。
1952年7月,改屬五區(駐地烏鎮)。
1958年10月,成立烏鎮公社,轄23個生產大隊。
1984年7月,改設為烏鎮,轄23個行政村。
2001年11月,撤銷下高寨鄉、樓家坪鄉,并入烏鎮,所轄行政村增至46個。
2011年6月,又撤銷劉家山鄉并入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