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塘鎮 | 隸屬:華州區 |
區劃代碼:610521103 | 代碼前6位:61052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E |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轄區面積:約84.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3萬人 |
人口密度:約4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位于高塘鎮北邊故名。駐地北村的村民委員會。…[詳細] |
朱張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朱、張二姓人家最早居住故名。1940年屬豐鎮鄉,1949年屬第六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朱張大隊,1967年文革中為先鋒…[詳細] |
鐵里村 | ~202 | 村莊 | 因李姓人家在此打鐵而得名,后因人們書寫將”李“寫成”里“至今。駐地鐵里村的村民委員會。…[詳細] |
同家村 | ~203 | 鎮中心區 | 同姓人家最早居住故名。1940年屬豐鎮鄉,1949年屬第六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同家大隊,1967年文革中為紅旗大隊…[詳細] |
南堡村 | ~205 | 鎮中心區 | 位于高塘鎮南方故名。1940年屬豐鎮鄉,1949年屬第六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高塘公社南堡大隊,1967年文革中為紅…[詳細] |
柿村村 | ~207 | 村莊 | 柿村,似乎令人想到,這里柿子樹一定很多,樹蔭連片,郁郁蔥蔥。其實不然。在封建統治者年代,兵荒、匪患、盜賊作亂猖獗,基于過去人們很迷信,忌諱“死”“難活…[詳細] |
腰村村 | ~210 | 村莊 | 地形似牛體且位于腰部故名。駐地腰村的村民委員會。…[詳細] |
老年村 | ~216 | 村莊 | 據說,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為了斬草除根,不留后患,率軍到處追殺劉秀,劉秀倉皇逃竄,后逃到高塘鎮老年村一帶時,人困馬乏,得以老大年施舍飯菜。后劉秀登基,…[詳細] |
寺前村 | ~220 | 村莊 | 建村于禪修寺前故名。1940年屬集太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60年為圣山公社寺前大隊,1984年為圣山鄉寺…[詳細] |
南麥村 | ~223 | 村莊 | 人們最早居住麥長塬之南故名。1940年屬集太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圣山公社南麥大隊,1984年為…[詳細] |
澗峪口村 | ~226 | 村莊 | 村莊位于“澗峪”口。駐地澗峪口村的村民委員會。…[詳細] |
拆頭村 | ~227 | 村莊 | 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東陽公社拆頭大隊,1969年為烽火大隊,1970年為拆頭大…[詳細] |
留馬村 | ~228 | 村莊 | 王莽趕劉秀時,河水上漲馬不便過河,劉秀將馬留在此地故名。…[詳細] |
小村村 | ~229 | 村莊 | 因村子內住戶少而得名。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小村大隊,1969年文革時為躍進大隊,…[詳細] |
胡磊村 | ~233 | 村莊 | 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東陽公社胡磊大隊,1984年為東陽鄉胡磊村委會,2011年…[詳細] |
東陽村 | ~234 | 村莊 | 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東陽公社東陽大隊,1967年為紅陽大隊,1972年恢復為東…[詳細] |
朝良村 | ~235 | 村莊 | 朝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堡里村 | ~237 | 鎮中心區 | 由原堡底、里寺村合并,各取村名其中一個字。…[詳細] |
江村村 | ~238 | 村莊 | 江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侯村 | ~239 | 村莊 | 侯姓人家最早居住北侯之南故名。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東陽公社南侯大隊,1984年…[詳細] |
北侯村 | ~240 | 村莊 | 侯姓人家最早居住且方位居北故名。1940年屬清光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7年屬高塘鄉,1958年為北侯大隊,1984年為東陽…[詳細] |
澗峪村 | ~241 | 鎮中心區 | 澗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圣山村 | ~242 | 村莊 | 傳說這里是“三江歸圣”二郎神的三江口道場,由此,這里得名圣三,后被人誤寫成圣山。駐地圣山村的村民委員會。…[詳細] |
薛底村 | ~243 | 村莊 | 1940年屬集太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6年屬高塘區,1958年為圣山公社薛底大隊,1984年為圣山鄉薛底村委會,2001年撤圣山鄉并入高塘鎮,…[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地貌呈山懷抱、塬環供之盆塘狀而得名。
基本介紹:
華縣轄鎮。解放初為高塘區,1956年改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20公里。面積84.2平方公里,人口1.8萬。有赤(水)高(塘)公路與310國道相接。轄北村、朱張、鐵里、同家、南堡、吉河、吉堯、柿村、二合、棗園、腰村、處仁口、東峪口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以建筑、建材、制藥為主。農產以小麥、玉米、大蔥、雜果為主。林特產有板栗、紅杏、藥材等。境內有渭華起義紀念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高塘鎮入選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文化旅游:
竹溪里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境內,為陜西旅游特色名鎮和重點建設渭華革命老區。景區建筑以江南黑瓦白墻的建筑特色為主基調,結合秦嶺塬區特有的自然風貌、水文地理優勢,形成依山傍水,獨具一格的
在華縣高塘鎮寺前村北的公路東側,坐北朝南地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這就是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聞名遐邇的華縣名剎禪修寺。禪修寺大殿,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中間主
高塘會館時代:清地址:華縣高塘鎮保護范圍:東、西至門樓山墻,南至街道,北至樓檐臺;東西寬11米,南北長13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各外延1米。2008年,高塘會館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華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華縣豐鎮鄉。
1949年5月,改為豐鎮區。
1950年5月,改為高塘區(一度稱五區)。
1957年4月,改為高塘鄉。
1958年9月,成立燎原公社。
1959年1月,屬渭南縣,更名高塘公社。
1961年9月,高塘公社復歸華縣。
1984年,改為高塘鎮。
2001年12月,原勝山鄉并入高塘鎮。
2010年12月,原東陽鄉并入高塘鎮。
華縣大蔥,又叫赤水大蔥、赤水孤蔥,因形似鞭桿,故亦有“鞭桿蔥”之 .稱。它蔥身高大,蔥白粗長,肉質脆嫩,甜而辣少,味濃而香,品質佳,耐貯藏。赤水孤蔥,甜辣芳香,營養豐富。根據化驗分析,主要含有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