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沈壩鎮 | 隸屬:漢濱區 |
區劃代碼:610902116 | 代碼前6位:610902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G |
長途區號:0915 | 郵政編碼:725000 |
轄區面積:約11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512人 |
人口密度:約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沈壩中心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早年,沈姓商人在此開雜貨鋪。此壩地又盛行植桑養蠶,被稱為沈桑鋪。后人出于對沈氏鋪主的紀念和敬仰,把沈桑鋪改稱為沈家壩,簡稱沈壩。…[詳細] |
小溝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屬沈壩公社、陰灣大隊,1985年分為陰灣、小溝兩個村,屬沈壩鄉。2015年5月,將陰灣村并入小溝村,更名為小溝村,屬沈壩鎮至今。…[詳細] |
富田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沈壩公社,歸沙溝大隊管理,1983年從沙溝村分離出來,稱為富田村。1997年實行撤區并鎮,屬沈壩鎮,2015年5月由原來的沙溝村和富田村合…[詳細] |
花紅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屬沈壩公社、沈壩大隊,1983年5月從沈壩大隊分離出來成立花紅村,屬沈壩鄉。1983年5月成立花紅村,屬沈壩鎮管理至今。…[詳細] |
西元村 | ~207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沈壩公社下轄初級社,稱王灣大隊,1984年5月更名為西元村委會。屬沈壩鄉管理。1996年5月撤區并鄉,沈壩鄉成為沈壩鎮,屬沈壩鎮管理。20…[詳細] |
橋頭村 | ~210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沈壩公社下轄初級社,稱橋頭社,1984年更名為橋頭村村委會。屬沈壩鎮管理至今。…[詳細] |
羅仙村 | ~212 | 村莊 | 1955年屬元潭公社,下設高級社稱為龍鳳社,1958年為元潭鄉、羅仙大隊,1964年又將龍鳳社分為羅仙、碼頭兩個大隊,1966年羅仙生產隊更名為民主隊…[詳細] |
關耀村 | ~213 | 村莊 | 1958年,屬元潭公社、關耀大隊。1983年將關耀分為三個村、關耀、田心、北溝,屬元潭鄉。1997年撤區并鄉,元潭鄉并入沈壩鄉,關耀村屬沈壩鎮管轄。2…[詳細] |
元豐村 | ~216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元潭公社,稱元豐大隊,1984年5月更名為元豐村村委會。1997年實行撤區并鎮,撤去元潭鄉,并入沈壩鎮。2015年5月由原來的迎風村、元豐…[詳細] |
張四營村 | ~219 | 村莊 | 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元潭公社、張四營大隊。1984年為元潭鄉張四營村。1997年元潭鄉并入沈壩鄉為沈壩鄉張四營村。2015年高錦村合并為張四營村,屬…[詳細] |
地名由來:
早年,沈姓商人在此開雜貨鋪。此壩地又盛行植桑養蠶,被稱為沈桑鋪。后人出于對沈氏鋪主的紀念和敬仰,把沈桑鋪改稱為沈家壩,簡稱沈壩。
基本介紹:
沈壩鎮位于漢濱區西北部,東北部與大河鎮為鄰,南、西部與漢陰縣接壤,北依中原鎮,總面積11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余畝,人均耕地1.45畝,海拔415—1400米,轄20個行政村、148個村民小組、3451戶,12666人。
該鎮產業以農林為主,屬中高山農、林業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近幾年,以蠶桑,黃姜為主的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現在桑園面積8000余畝,年養蠶700多張,人均1.5張;新發展黃姜3000畝。鎮中心地段有集貿市場,居住人口已近3000人,根據集鎮總體規劃設計,正籌劃再建設一條850余米長的商貿大街,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沈壩鎮為2019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沈桑鋪。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沈桑聯保的第六、七、八、九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為沈桑鄉第五、六、七保。
1950年,劃為安康縣第十四區下轄4個鄉。
1956年,將4個鄉合并為沈壩鄉。
1961年,成立沈壩公社。
1982年8月,將沈壩公社分設為元潭、沈壩2個公社。
1983年10月,設立元潭鄉和沈壩鄉。
1996年10月,2鄉合并為沈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