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代字營鎮 | 隸屬:潼關縣 |
區劃代碼:610522104 | 代碼前6位:610522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E |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轄區面積:約22.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9萬人 |
人口密度:約70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代字營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58年成立代字營公社北洞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北洞村委會;1958年成立代字營公社北歇馬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北歇馬村委會;2…[詳細] |
鑫園村 | ~205 | 村莊 | 此村委會取“鑫園”二字為名,因近年在此村南部建設鑫園工業園區,由此得名。…[詳細] |
西姚村 | ~206 | 村莊 | 1958年成立代字營公社川城子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川城子村委會;1958年成立代字營公社西姚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西姚村委會;2…[詳細] |
南頭村 | ~208 | 鎮中心區 | 1958年成立南頭公社下北頭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下北頭村委會;1958年成立南頭公社上北頭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上北頭村委會;1…[詳細] |
東馬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成立南頭公社東里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東里村委會;1958年成立南頭公社東馬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東馬村委會;1958年…[詳細] |
瀵興村 | ~216 | 村莊 | 此地古代有瀵井關,故將新成立的村取名瀵興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明代當地曾駐扎軍營,營旗書寫“代”字,故名。
基本介紹:
代字營鄉位于潼關縣東部,與河南省相鄰,310國道穿鄉而過,扼守著入陜能豫的咽喉。全鄉轄8個行政村、53個村民小組。12216口人,總面積22.7平方公里,有耕地18422畝,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
近年來,代字營鄉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全鄉陸續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山川秀美工程、畜牧產業化等各項富民工程,扶持建立重地養殖公司、面粉加工廠、尖角冷庫等一批種養加龍頭企業,2002年農業總產值達100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650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80.70元,實現了鄉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文化旅游:
古軍寨位于潼關縣代字營鎮川城子村,年代為清,為潼關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
上汾井古寨門位于潼關縣代字營鎮上汾井村內,年代為清,為潼關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寨門本體。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前,各村莊分別屬潼關,河南閿鄉兩縣交替管轄,政區無考。
同年,潼關、閿鄉劃界后,設漢城鄉,政府駐地斜路村。
轄今北洞、姚青、代字營、北歇馬、上汾井、下汾井、留果7個行政村;今川城子、東埝、西埝、西姚、東里、東馬、坡頭、南頭、萬家嶺、上北頭、下北頭11個行政村屬金陟鄉。
1951年,改鄉設區,為第四區,區政府設下北頭村。
1955年1月,撤區并鄉,分別設代字營鄉、南頭鄉。
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