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度鎮 | 隸屬:扶風縣 |
區劃代碼:610324101 | 代碼前6位:6103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轄區面積:約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8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天度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949年7月屬第七區(天度區)天度鄉所轄,1957年3月屬天度鄉所轄,1958年9月為天度人民公社天度生產大隊,1984年4月撤社設鄉,變更為天度鎮…[詳細] |
齊橫村 | ~202 | 村莊 | 由所轄齊勝(黨家,王家,白家)和橫龍村首字得名。據傳約明代,袁家、王家、白家相鄰的三個村人旺糧豐,欲以村改集,與天度,召公爭上下,取名集勝,但集未設成…[詳細] |
下寨村 | ~203 | 村莊 | 建國初期,屬第七區(原天度區)所轄,1958年9月公社化時為天度人民公社下寨大隊、楊繼嶺大隊兩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名為天度鄉(鎮)下寨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晁留村 | ~205 | 村莊 | 建國初期,屬第七區(天度區)晁留鄉所轄。1957年3月屬天度鎮所轄。1958年9月公社化為天度公社晁留、鞏村兩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變更為晁留…[詳細] |
閆馬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以所下屬的閆家莊、馬家堡兩個自然村名首字得名。…[詳細] |
永平村 | ~209 | 村莊 | 建國初屬第七區(天度區)所轄,1958年9月公社化時設立墩底生產大隊,1981年12月更名為永平生產大隊,1984年4月變更為永平村村民委員會,201…[詳細] |
西權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建國初屬第七區(天度區)魯馬鄉所轄,1957年3月屬南陽鄉所轄,1958年9月為天度人民公社西權大隊,1961年5月為南陽人民公社西權生產大隊,198…[詳細] |
韓家窯村 | ~212 | 村莊 | 建國初屬第七區(天度區)強家鄉所轄,1957年3月屬南陽鄉所轄,1958年9月與豐邑村合并建立豐韓生產大隊,屬天度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5月屬南陽人…[詳細] |
強家村 | ~213 | 村莊 | 解放初,屬第七區(原天度區)所轄,1957年3月為南陽鄉所轄,1958年9月為天度人民公社強家、坊村兩個生產大隊,1961年5月屬南陽人民公社管轄,1…[詳細] |
南陽村 | ~216 | 村莊 | 解放初屬第七區(天度區)所轄,1957年3月為南陽鄉所轄,1958年9月為天度人民公社南陽、閆村、焦呂三個生產大隊,1961年5月屬南陽人民公社所轄,…[詳細] |
魯馬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魯馬之名遠來至于公元前11世紀左右,西周滅殷后,分封同姓子弟,異性功臣于全國,但每年春秋二祭,各諸侯國必須來參祭太廟(既今周公廟),魯國遠在山東,每年…[詳細] |
候李村 | ~218 | 村莊 | 候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周太王古公亶父從此地路過漆水河去祭神,以天子渡河之處取名“天度”。
基本介紹:
天度鎮位于縣城北部的喬山腳下,距縣城20公里,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4.5公里,面積46平方公里。全鎮轄10個村62個村民小組,21384人。扶天、天絳公路穿境而過,扶永公路
相接,鎮村道路交錯成網,交通便利。全鎮地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階梯錯落,形成山、丘、川三種地形。土地面積5.4萬畝,其中可耕地面積31410畝。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以建設果業名鎮、畜牧大鎮、工業強鎮、文明新鎮為目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全鎮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至2005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075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354萬元,農民人均純
榮譽排行:
2021年9月,天度鎮入選寶雞市蘋果產業十強鎮。
2017年7月,農業部認定天度鎮為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蘋果)。
2016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天度鎮為2016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村。
歷史沿革:
東周秦孝公十二年(前351)屬美陽縣。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屬周城縣。
北周建德三年(574)屬三龍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屬岐山縣。
唐武德三年(620)屬岐陽縣。
唐元和三年(808)屬扶風縣。
明清時屬泰川鄉永平里。
民國五年(1916)為第七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為天度鄉,民國二十八年(1939)改為天度鎮。
1949年7月,扶風縣解放后設為天度區,轄11個鄉。
1950年7月,改為第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