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曲街道 | 隸屬:長安區 |
區劃代碼:610116016 | 代碼前6位:610116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陜A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0000 |
轄區面積:約2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光明路社區 | ~001 | 主城區 | 2002年7月成立王曲居民委員會,2011年5月更名為光明路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魚包頭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魚包頭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王曲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1958年建成王曲人民公社王曲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鎮并更名為王曲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長安區撤鄉并鎮,將皇甫鄉并入王曲鎮,改為王曲鎮王曲村村民委…[詳細] |
曙光村 | ~203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王曲鄉,1958年為王曲公社曙光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王曲鎮曙光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更名為王曲街道曙光村村民委員會,20…[詳細] |
皇甫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皇甫鄉,1958年為王曲公社皇甫管區皇甫村生產大隊,1984年由皇甫公社皇甫村生產大隊更名為皇甫鄉皇甫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并…[詳細] |
新民村 | ~222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皇甫鄉,1958年命名為王曲公社皇甫管區新民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皇甫鄉新民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皇甫鄉并入王曲鎮,為王曲…[詳細] |
高家灣村 | ~225 | 城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皇甫鄉,1958年為高家灣生產大隊,1982年更名為高家灣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皇甫鄉并入王曲鎮,為王曲鎮高家灣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賈里村 | ~227 | 城鄉結合區 | 賈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馬廠村 | ~228 | 村莊 | 2016年7月,棗園村、堡子村、永興村、南街村、東庵村、西馬廠村合并為馬廠村,設立馬廠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常寧村 | ~229 | 村莊 | 2016年7月,柳家寨村、勝利村合并為常寧村,設立常寧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藏龍寨村 | ~230 | 村莊 | 2016年7月,南堡寨村、北堡寨村、藏駕莊村合并為藏龍寨村,設立藏龍寨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勞動村 | ~231 | 村莊 | 2016年7月,中甘村、窯底村合并為勞動村,設立勞動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江兆村 | ~232 | 村莊 | 2016年7月,北江兆村、中江兆村、南江兆村合并為江兆村,設立江兆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王曲為長安城南“五曲”之一,是漢唐以來著名的帝王游獵苑,宋稱“王渠”,因曲水環繞、宋稱“王渠”,清設“王曲鎮”,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長安縣轄鎮。1944年為王曲鄉,1950年設王曲鎮,1956年合并馬廠、江兆、王曲、南堡寨4鄉成立王曲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鎮。位于縣境中南部,秦嶺北麓神禾原邊,屬半川半塬產糧區,距縣城10公里。面積23.8平方公里,人口2.1萬。轄王曲鎮 1個居委會和西安通信學院1個家委會以及王曲、西王曲、晨光、中窯、南堡寨、北堡寨、藏駕莊、南江兆、中江兆、北江兆、馬場東庵、馬場堡子、馬場棗園、馬場南街、西馬場、馬場永興堡、滿江紅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鈑金制品、建材、棉織品、農機修造等。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桃、蘋果。民國時期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曾設此。鎮南有張學良和蔣介石別墅故址。
文化旅游:
柳青墓時代:現代地址: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辦事處皇甫村保護范圍:墓室四周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圍墻范圍內。2014年,柳青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代,王曲歸杜曲倉管轄,曾設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歷為鄉、鎮、區、聯保。
1949年,設立王曲區王曲鄉。
1956年,王曲鄉劃歸子午區。
1958年,成立王曲公社。
1961年,分為王曲、五臺、皇甫、石砭峪4公社。
1966年后,改名為紅曲公社。
1972年,恢復原名。
1984年,改設王曲鎮。
2008年5月,設立王曲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