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構朳鎮 | 隸屬:白河縣 |
區劃代碼:610929102 | 代碼前6位:610929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G |
長途區號:0915 | 郵政編碼:725000 |
轄區面積:約9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高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域內有高莊峪,故名。1951年,設立高莊互助組。1954年,設立高莊高級社。1958年,設立高莊大隊。1996年11月,設立高莊村村民委員會。2012…[詳細] |
涼水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域內有涼水溝,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涼水互助組和三合互助組屬三區涼水鄉;…[詳細] |
家扒村 | ~203 | 村莊 | 村內有很多樹成林名“朳”,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雙桃互助、家朳互助、碾盤…[詳細] |
玉門村 | ~204 | 村莊 | 域內有禹門石,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禹門互助、龍泉互助、馬道互助組、天池…[詳細] |
東坡村 | ~206 | 村莊 | 村莊在大坡東面,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東坡互助組和坪巖互助均組均屬三區左…[詳細] |
黑龍村 | ~207 | 村莊 | 村莊在黑龍潭邊,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黑龍互助組和反溝互助組均屬四區升平…[詳細] |
紙坊社區 | ~208 | 村莊 | 因域內有紙坊坪,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紙坊互助組、金山互助組和凡家互助組…[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構扒河而得名。
基本介紹:
構扒鎮位于白河縣東南14公里處,分別與本縣城關、中廠、卡子、茅坪、麻虎等鄉鎮接壤,面積90.5平方公里,全鎮總耕地面積1.2萬畝。轄5個行政村、53個村民小組、2734戶、1.1萬人,駐鎮單位9個。屬典型的土石山區旱作農業鎮。白界路和白石河穿境而過,兩條鄉村主干線與白界路構成一縱兩橫的交通網。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鉛鋅、毒重石、綠松石、煤、大理石等礦藏。轄區引資企業有:三家礦產開采企業、一家選礦企業;民營企業有:三家水泥預制廠、一家頁巖節能磚廠和一個汽車運輸車隊,個體工商戶168家。
農村經濟以畜牧、蠶桑、中藥材、疏菜等綠色產業和勞務產業為主。
獨特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構朳鎮人口數量為1.01萬人,位列白河縣各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位。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東區信用鄉和永慶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屬白河民主縣政府第一區、第四區。
1950年1月,屬四區。
1953年4月,四區改為三區,三區改為四區。
1955年10月,三區改為中廠區,四區改為卡子區。
1956年3月,左家鄉并入構扒鄉,黃石鄉并入涼水鄉。
1958年10月,改為管理區。
1961年8月,構扒管理區改為公社,涼水、西溝管理區合并為白巖公社。
196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