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板泉鎮 | 隸屬:莒南縣 |
區劃代碼:371327106 | 代碼前6位:371327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魯Q |
長途區號:0539 | 郵政編碼:276000 |
轄區面積:約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66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7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淵子崖社區 | ~266 | 村莊 | 淵子崖社區位于鎮駐地北4公里處,現有耕地4870畝,940戶,3288口人。1941年12月,淵子崖群眾英勇抗擊日寇,被譽為“中華抗日楷模村”。201…[詳細] |
臨沭社區 | ~278 | 村莊 | 臨沭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陽光社區 | ~284 | 鎮中心區 | 陽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澇坡社區 | ~285 | 村莊 | 澇坡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高榆社區 | ~286 | 村莊 | 高榆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岔河社區 | ~287 | 村莊 | 岔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坊莊社區 | ~288 | 村莊 | 坊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殷莊社區 | ~289 | 村莊 | 新殷莊社區位于板泉鎮駐地西南部三縣交匯處,轄新殷莊村、龍窩村、新河里村、集下村、陳莊村、武陽街村等6個自然村,共4個黨支部。現有耕地6884畝,216…[詳細] |
武陽社區 | ~290 | 村莊 | 武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湖社區 | ~291 | 村莊 | 雙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莊社區 | ~292 | 村莊 | 劉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于湖社區 | ~293 | 村莊 | 于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白常社區 | ~294 | 村莊 | 白常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潘莊社區 | ~295 | 村莊 | 潘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韓嶺社區 | ~296 | 村莊 | 韓嶺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龐疃社區 | ~297 | 村莊 | 龐疃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濱河社區 | ~298 | 村莊 | 濱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由于鎮政府駐地位于板泉崖村故名。鎮以村名。
基本介紹:
山東省莒南縣板泉鎮是省政府批準的中心鎮,著名的“柳編之鄉”。全鎮共有62個行政村,7.5萬人口,面積99平方公里。
板泉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與日照嵐山港毗鄰,西隔沭河與臨沂市相望。境內嵐(山)濟(寧)公路和兗(州)石(舀)鐵路橫穿東西,莒(縣)阿(湖)公路縱貫南北。乘車15分鐘到臨沂機場,40分鐘抵日照,2小時到青島,3小時到濟南。
板泉鎮基礎設施完善,通訊先進,電力充足。有程控、光纖、移動通訊和因特網等。建有供電站2處,110kv變電站1處。文教衛生、購物休閑及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板泉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人民勤勞質樸。明朝左都御史王璟就出生在大白常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板泉鎮入選2020年度山東省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錄。
2020年9月,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認定板泉鎮為2020年度山東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
2014年7月,板泉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3年12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公布板泉鎮為山東省“百鎮建設示范行動”第二批示范鎮。
文化旅游:
莒南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羅榮桓、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戰斗過。1941年10月18日,全村老幼齊上陣參戰,與來犯的一千多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搏斗,擊斃敵人一百多名,村民
王家坊莊遺址位于莒南縣板泉鎮王家坊莊村。年代為商至漢。2013年,王家坊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板泉崖黨支部舊址位于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年代為1932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莒南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板泉崖黨支部舊址位于莒南縣板泉鎮后西村。19
樓里遺址位于莒南縣板泉鎮樓里村西北,年代為東周、漢,類別為古遺址。樓里遺址是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淵子崖抗日烈士塔位于莒南縣板泉鎮,年代為1944年,類別為抗戰遺址、紀念設施。1941年12月20日,發生在淵子崖的村民自衛反擊戰事跡,被毛澤東贊譽為“村民自衛戰的典范”,淵子崖村被譽為“中
歷史沿革:
經對境內臨沭墩等遺址普查和研究證明,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以農業為主的安居村落出現。
春秋時代屬莒地。
1938年至1940年,屬臨沂縣五區所轄。
1940年,劃歸沭水縣。
1945年5月,沭水縣撤銷,劃入莒南縣,稱板泉區。
1958年1月,改稱為板泉鄉,同年10月,改為板泉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板泉人民公社,稱為板泉鎮至今。
同時分出劉家莊鄉。
2001年1月,劉家莊鄉又整體并歸板泉鎮,同年,由省人民政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