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都鎮 | 隸屬:蒙陰縣 |
區劃代碼:371328105 | 代碼前6位:371328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魯Q |
長途區號:0539 | 郵政編碼:276000 |
轄區面積:約90.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5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上五莊村 | ~201 | 村莊 | 上五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溫村 | ~202 | 村莊 | 上溫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溫村 | ~203 | 村莊 | 下溫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鄧家崖村 | ~209 | 村莊 | 鄧家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星溝村 | ~213 | 村莊 | 石星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唐家峪村 | ~214 | 村莊 | 唐家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峪社區 | ~215 | 村莊 | 下峪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薛家峪村 | ~216 | 村莊 | 上薛家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河西村 | ~222 | 鎮鄉結合區 | 河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峪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西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山村 | ~224 | 村莊 | 西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坡村 | ~228 | 村莊 | 東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孫官莊村 | ~229 | 村莊 | 小孫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孫官莊村 | ~230 | 村莊 | 大孫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洪溝社區 | ~231 | 村莊 | 洪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李官莊村 | ~232 | 村莊 | 李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鄭家莊社區 | ~233 | 村莊 | 鄭家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住佛村 | ~234 | 村莊 | 西住佛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蔡莊村 | ~238 | 村莊 | 蔡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坦布林社區 | ~240 | 村莊 | 坦布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泥溝村 | ~241 | 村莊 | 黃泥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廟子后村 | ~242 | 村莊 | 廟子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高都社區 | ~243 | 鎮中心區 | 高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佛峪村 | ~244 | 村莊 | 佛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歷史事件命名。約公元前十七世紀,夏桀王在此建都,故名高都。
基本介紹:
高都鎮位于蒙陰縣城西北部,屬砂石山區,轄37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3.2萬口人;總面積90.6平方公里。90%以上為低山丘陵,耕地面積3.6萬畝,經濟林5.8萬畝。該鎮以金剛石儲量大,盛產紅富士蘋果而遠近聞名,被譽為“鉆石之都”、“果品之鄉”。
高都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已初步形成了以蘋果、蜜桃、板栗為主導產業的林果大鎮。是國家科委九五年首批命名的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二00一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綠色果品生產基地”、“全國農技中心高優水果產業示范區”、是臨沂市“全市唯一的無公害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鄉鎮”。全鎮紅富士蘋果3.8萬畝,蜜桃8000 畝,板栗6000畝,凱特杏、雪棗等特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高都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歷史沿革:
相傳古名“垂”,《路史》:夏桀“遷民于垂”即此。
村南鳳凰山原名垂棘山,山上有垂棘洞,洞口刻有“夏桀遷都處”。
北魏于此置高都縣,后為建州、高都郡治所。
隋朝為澤州、丹川縣治所。
唐武德間移治晉城縣,城遂廢。
清代名“高都鎮”。
抗戰前,屬晉城縣第五區。
1943年,分屬陵高縣和晉東縣第二區。
1945年解放后,為晉城縣第九區區公所駐地。
1953年,分為泊村、元慶、高都、焦作4鄉。
1956年并為高都鄉。
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