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蔡家堡鄉 | 隸屬:互助縣 |
區劃代碼:632126210 | 代碼前6位:632126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面積:約6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129人 |
人口密度:約7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巖崖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據說是本村巖石多,因此得名巖崖村。1984年5月改為巖崖村并沿用至今。…[詳細] |
大莊一村 | ~201 | 村莊 | 洪武年間從南京遷居湟中馬家灣。崇禎年間移居于此地,因蔡氏人較多,村莊較大,故名大莊一村。…[詳細] |
東家溝村 | ~202 | 村莊 | 明朝初期從南京遷居西寧湟中馬鮑堡,雍正年間遷居于此,因東姓人居多,故取名東家溝村。…[詳細] |
關家山村 | ~203 | 村莊 | 明洪武十六年關氏遷居居住此地,因地形為山,故名關家山村。…[詳細] |
后灣村 | ~204 | 村莊 | 洪武年間由陜西長安遷居于西寧,隆慶年間遷居享堂,崇禎年間移居于此,因地形得名后灣村。…[詳細] |
劉李山村 | ~205 | 村莊 | 劉李山村主要以李姓、劉姓為主,故得名劉李山村。…[詳細] |
馬蓮灘村 | ~206 | 村莊 | 1851年由西山鄭家山移居此地,本村中央有一片灘,生長著一種馬蓮的植物,故得名馬蓮灘村。…[詳細] |
泉灣村 | ~207 | 村莊 | 洪武年間由陜西長安遷居西寧,隆慶年間遷居享堂,崇禎年間移居于此,因地處山灣中,并有泉水一眼,故而取名泉灣村。…[詳細] |
上劉家村 | ~208 | 村莊 | 其因本村居民多為劉姓,故得名上劉家村。1983年更名為上劉家村并沿用至今。…[詳細] |
孫家灣村 | ~209 | 村莊 | 明朝初期,孫氏從南京遷居西寧州,后又遷居此地,因地形似灣,因此命名孫家灣村。…[詳細] |
楊家灣村 | ~210 | 村莊 | 其因楊家灣所住村民大部分為楊姓村民,所以叫楊家灣村,故名。…[詳細] |
包劉村 | ~211 | 村莊 | 最早居住的人包姓和劉姓居多,故得名包劉村。…[詳細] |
大莊二村 | ~212 | 村莊 | 洪武年間從南京遷居湟中馬家灣。崇禎年間移居于此地,建村時命村名大莊村。約在1984年前后,因政策原因,改村名為大莊二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當時此處居住的人品大多數為蔡氏,故得名蔡家堡。
基本介紹:
蔡家堡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土族。總面積69.5平方千米。轄巖崖、大莊一、大莊二、余家嶺、泉灣、東家溝、后灣、關家山、劉李山、上劉家、包劉、馬蓮灘、楊家灣13個村委會。1951年沿舊制設蔡家堡鄉,1958年并入西山鄉,后歸屬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設蔡家堡公社,1983年改設蔡家堡鄉。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互助縣設立5個區32個鎮,蔡家保鄉由二區管轄。
1956年10月18日,設立蔡家堡鄉。
1958年5月17日,蔡家堡鄉與五峰鄉合并為五峰公社。
1961年8月23日,由原五峰公社分設五峰、西山、蔡家保3個公社。
1983年4月,蔡家堡公社改為察家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