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化隆回族自治縣 | 隸屬:海東市 |
區劃代碼:632127 | 代碼前6位:632127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面積:約274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6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鎮、1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巴燕鎮 | 3.31萬人 | 25.4km2 | 巴燕鎮又稱巴燕戎,青海省海東地區化隆回族自治縣轄鎮,縣府駐地。位于縣境中部。人口2萬,以漢族為主,回族占總人口的44%。面積25.4平方千米。轄金家莊…[詳細] |
群科鎮 | 3.69萬人 | 100km2 | 群科鎮又名古城,青海省海東地區化隆回族自治縣轄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42千米。人口2.2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5%。面積100平方千米。轄…[詳細] |
牙什尕鎮 | 1.38萬人 | 53.3km2 | 牙什尕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49千米。人口0.7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面積53.3平方千米。轄哇爾江、牙什尕、上多巴、下多巴一、下多…[詳細] |
甘都鎮 | 2.59萬人 | 164.9km2 | 甘都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9千米。人口1.9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7%,撒拉族占33%。面積164.9平方千米。轄列卜加、拉木、朱乎隆、官…[詳細] |
扎巴鎮 | 1.82萬人 | 127.6km2 | 扎巴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32千米。人口1.1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8%。面積127.6平方千米。轄扎巴一、扎巴二、扎巴三、扎巴四、扎拉毛…[詳細] |
昂思多鎮 | 1.47萬人 | 83.9km2 | 昂思多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25千米。人口1.1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4.7%。面積83.9平方千米。轄具乎扎、公拜嶺、陽坡、陰坡、沙吾昂、…[詳細] |
雄先藏族鄉 | 7391人 | 124.9km2 | 雄先藏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66千米。人口0.8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8.7%,回族占11%。面積124.9平方千米。轄雄先、花科、巴麻…[詳細] |
初麻鄉 | 4734人 | 150.9km2 | 初麻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9千米。人口0.6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6.5%,回族占25.4%。面積150.9平方千米。轄扎西莊、主莊、安…[詳細] |
查甫藏族鄉 | 4421人 | 60.2km2 | 人口0.6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9.3%。面積60.2平方千米。轄查甫一、查甫二、藥水泉、索拉、窯洞、上曲加、中曲加、下曲加、來洞、查讓、加斜、…[詳細] |
塔加藏族鄉 | 3475人 | 193.8km2 | 塔加鄉位于化隆縣最東端,距離縣城84公里,西靠金源藏族鄉,東與民和縣杏兒鄉接壤,南與循化縣隔河為鄰,總面積193.89平方公里,海拔2600米,9個行…[詳細] |
金源藏族鄉 | 5949人 | 343km2 | 金源藏族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45千米。人口0.6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2%。面積343平方千米。轄上科巴、下科巴、恰加、支哈加、雄哇…[詳細] |
二塘鄉 | 7909人 | 103km2 | 二塘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7千米。人口1.1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1.8%。面積103平方千米。轄大塘、二塘、三塘、上灘、角扎、莊子灣、紅牙…[詳細] |
謝家灘鄉 | 5469人 | 55.8km2 | 謝家灘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3千米。人口0.7萬,以漢族為主,回族占總人口的34%。面積55.8平方千米。轄工扎、拉扎、窯隆、卡昂、吊溝、丁家灣、…[詳細] |
德恒隆鄉 | 7167人 | 262.5km2 | 德恒隆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39千米。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2%。面積262.5平方千米。轄德恒隆一、德恒隆二、納加、直乎具、措扎…[詳細] |
沙連堡鄉 | 4185人 | 105.7km2 | 沙連堡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8千米。人口0.7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1%。面積105.7平方千米。轄加倉、爾洞門、陰坡、關巴灣、其后昂、沙…[詳細] |
阿什奴鄉 | 2906人 | 107.5km2 | 阿什努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8千米。人口0.6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4.7%。面積107.5平方千米。轄阿什努一、阿什努二、日忙、羊隆、阿…[詳細] |
石大倉鄉 | 4288人 | 202.9km2 | 石大倉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2千米。人口0.6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6.6%,回族占37.9%。面積202.9平方千米。轄關藏、巷加吾具、…[詳細] |
地名由來: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石城縣置,因境內有化隆谷而得名;后先后更名廣威縣、化成縣、巴戎縣、巴燕縣,1931年復名化隆;1955年改現名,采用古地名。
基本介紹:
該縣總面積2740平方公里,轄3鎮18鄉,總人口21.45萬人,有回、漢、藏、撒拉等12個民族。
農業分川水、淺山、腦山農耕區,有耕地53萬畝,已形成糧油、畜牧業、果品蔬菜生產基地。1997年糧食產量達到7309萬公斤,油料產量達到605萬公斤。畜牧業是該縣的優勢產業,全縣草場面積258萬畝,牛羊飼養量42萬頭只。工業已形成選礦、冶煉、釀酒、發電、建材等為骨干企業的民族地方工業體系。鎳、鋁、銅、黃金、青稞酒、鎳精礦粉、水泥、硅鐵、碳化硅、精鋅、洗凈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產品,暢銷省內外。1997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9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478萬元。全縣交通通信便利,城鄉公路四通八達。
境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國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名單,化隆回族自治縣上榜。
2021年9月,化隆回族自治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化隆回族自治縣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化隆回族自治縣人口數量為30.68萬人,位列海東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青海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744位。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出爐,化隆回族自治縣在列。
2019年3月,化隆回族自治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歷史沿革:
古屬羌戎地。
西漢神爵二年(前60,)屬金城郡。
永元十四年(102),漢護羌校尉侯霸在東西邯屯田5部。
東漢建安年間改屬西平郡。
東晉咸康元年(335),前涼于此置湟河郡,治黃河城。
后涼、南涼、西秦、北涼因襲之。
北魏景明三年(502),在今化隆西部置石城縣,治今群科鎮一帶。
孝昌二年(526),在今化隆東部置廣威縣,治今甘都鎮,屬洮河郡。
西魏廢帝二年(533),改石城縣為化隆縣,屬湟河郡。
北周襲之。
隋代廢
區劃: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