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夏日哈鎮 | 隸屬:都蘭縣 |
區劃代碼:632822102 | 代碼前6位:632822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7 | 郵政編碼:817000 |
轄區面積:約31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261人 |
人口密度:約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夏興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位于夏興街而得名。夏興街街社區于2003年12月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新樂村 | ~200 | 村莊 | “新樂(村)”含有新來乍到、快樂之意,故名。…[詳細] |
沙珠玉村 | ~201 | 村莊 | 因村莊的形狀像四方地而得名。“沙珠玉村”系藏語,意為四方地。…[詳細] |
夏塔拉村 | ~202 | 村莊 | 因村北平坦的沙漠而得名,故稱夏塔拉村。夏塔拉,(村),1959年初設夏塔垃大隊,1984年在農牧區經濟體制改革中,原大隊為基礎,改為村置村委會,轄區有…[詳細] |
果米村 | ~203 | 村莊 | 因笫一個到當地定居者屬共和縣果米部落而得名。“果米”系藏語,意為沉默的老人。…[詳細] |
查查村 | ~204 | 村莊 | 因地處鹽堿地而得名。“查查村”系藏語,意為鹽堿灘上的村莊。…[詳細] |
河北村 | ~205 | 村莊 | 因村莊居于夏日哈河北岸而得名。1959年設河北大隊,1984年在農牧區經濟體制改革中,在原大隊的基礎上,設立村民委員會,轄區有4個社,沿用至今。…[詳細] |
河南村 | ~206 | 村莊 | 都蘭縣夏日哈鎮河南村位于位于都蘭縣東北部,109國道穿村而過,為夏日哈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8㎞。行政村面積約8k㎡,是一個農牧結合村,2008年全村…[詳細] |
聯合村 | ~207 | 村莊 | 從海東移民過來的,因而得名聯合村,村民向往團結奮進故就叫此村為聯合村。…[詳細] |
沙柳河村 | ~208 | 村莊 | 沙柳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夏日哈”系蒙古語,漢語意譯為“淡黃色”之意,以其北部淡黃色的小片沙漠而得名。
基本介紹:
夏日哈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6%,還有漢、蒙古、土等民族。面積0.9萬平方千米。轄新樂、河南、河北、查查香卡、果米、沙珠玉、夏塔拉7個村(牧)委會。1950年建夏日哈鄉,1958年改為夏日哈公社,1984年改為夏日哈鄉。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1號文批復:撤銷夏日哈鄉,設立夏日哈鎮。
文化旅游:
英德爾墓群位于青海省都蘭縣夏日哈鎮英德爾西南,屬唐代遺跡,195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圓形封土堆1座,高約15米、直徑約32米;夯土筑,層厚0.08~0.1米,頂部有盜洞;封土堆周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夏日哈地區是果米部落駐牧地。
1950年,成立都蘭縣夏日哈鄉。
1954年,屬于都蘭縣治第二地區管轄。
1958年,改稱夏果鄉,轄夏日哈、果米等地。
1959年4月,劃歸東風公社管轄。
1962年7月,成立夏日哈公社;同年11月又改稱夏日哈鄉。
1968年,改稱夏日哈公社,下轄河北、河南、果米、查查香卡、夏塔拉5個生產大隊。
1984年,恢復夏日哈鄉,撤銷生產大隊,成立村民委員會。
1990年,全鄉轄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