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麻黃山鄉 | 隸屬:鹽池縣 |
區劃代碼:640323203 | 代碼前6位:640323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寧C |
長途區號:0953 | 郵政編碼:750000 |
轄區面積:約6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083人 |
人口密度:約7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麻黃山村 |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麻黃山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村子位于長滿麻黃草的山上。清朝中期以后,此地滿山長滿一種草叫作麻黃草,所以得名麻黃山,此村子隨山名也叫麻黃山。…[詳細] |
松記水村 | ~201 | 村莊 | 早在明清,孫氏家族曾在此定居,因本莊溝里有一口好的甜水泉,供人畜飲用,取名孫家水,村因水名。后來孫氏家族無后人,村民漸成他姓,但村名保留下來,因當地方…[詳細] |
井灘子村 | ~202 | 村莊 | 1984年設立井灘子村,成立井灘子村村民委員會,屬麻黃山鄉人民政府管理。…[詳細] |
下高窯村 | ~203 | 村莊 | 下高窯原意指村民居于山腰的窯洞,故名。1963年成立麻黃山公社下高窯生產大隊,1984年行政體制改革時改為下高窯村,成立下高窯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黃羊嶺村 | ~204 | 村莊 | 1972年從麻黃山生產大隊、下高窯生產大隊分離出來成立黃羊嶺生產大隊,在黃羊嶺自然村辦公,以駐地命名。1984年行政體制改革,改為黃羊嶺村,成立黃羊嶺…[詳細] |
何新莊村 | ~205 | 村莊 | 解放前,賀塬上有部分人搬遷至此建成新村落,所以命名為賀新莊,后來卻被人們記成了何新莊。…[詳細] |
管記掌村 | ~206 | 村莊 | 1979年由下高窯大隊分出,設管記掌大隊,1984年行政體制改革改為管記掌村,成立管記掌村村民委員會,屬麻黃山鄉人民政府管理。…[詳細] |
后洼村 | ~207 | 村莊 | 在鹽池縣南部,洼是“坬”的異寫,因“坬”比較冷僻,所以常被記做“洼”主要指較大的土堆、土山坡,后洼指陰坡,陽洼指陽坡,故名。…[詳細] |
包塬村 | ~208 | 村莊 | 包塬村地處塬上,坡緩地平,視野開闊,適于耕種,村民以包姓居多,故名。…[詳細] |
李塬畔村 | ~209 | 村莊 | 村莊位于塬畔,村民以李姓居多,早在民國就叫李塬畔了,故名。…[詳細] |
膠泥灣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設立膠泥灣大隊,1976年劃屬后洼公社。1984年改為膠泥灣村,成立膠泥灣村村民委員會,屬后洼鄉人民政府管理。2003年撤鄉并鎮,劃歸麻黃山…[詳細] |
唐平莊村 | ~211 | 村莊 | 唐平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沙崾峴村 | ~212 | 村莊 | 沙崾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麻黃山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所在村在1986年以前盛產麻黃,因此取名為麻黃山村,鄉因村名。
基本介紹:
麻黃山鄉總面積600平方千米,人口11002人,轄1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原麻黃山村。麻黃山鄉是2003年鹽池縣行政區劃調整由撤并麻黃山鄉和后洼鄉,成立新的麻黃山鄉。
轄麻黃山、松家水、井灘子、下高窯、黃羊嶺、何新莊、管記掌、后洼、包家塬、李塬畔、膠泥灣、唐平莊、沙崾崄13個行政村。
[代碼]640323203:~200麻黃山村 ~201松家水村 ~202井灘子村 ~203下高窯村 ~204黃羊嶺村 ~205何新莊村 ~206管記掌村 ~207后洼村 ~208包家塬村 ~209李塬畔村 ~210膠泥灣村 ~211唐平莊村 ~212沙崾崄村
[沿革]2003年,撤并麻
文化旅游:
唐平莊會議舊址位于鹽池縣麻黃山鄉唐平莊行政村唐平莊自然村。2019年7月31日,唐平莊會議舊址被公布為第五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以唐平莊自然村居民張殿昌家西圍墻為界;西面以唐平
歷史沿革:
1953年,成立麻黃山鄉。
1958年,改麻黃山人民公社。
1978年,分為麻黃山公社和后洼公社。
1983年,又改名為麻黃山鄉和后洼鄉。
2003年,麻黃山鄉和后洼鄉合并為麻黃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