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火石寨鄉 | 隸屬:西吉縣 |
區劃代碼:640422215 | 代碼前6位:640422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寧D |
長途區號:0954 | 郵政編碼:756000 |
轄區面積:約1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800人 |
人口密度:約4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山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新營鎮;1949年屬新營區二鄉(新開);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5年改為石山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詳細] |
石洼村 | ~203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新營鎮;1949年屬新營區二鄉(新開);1958年成立新開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62年分設石屲大隊;1985年改為村民…[詳細] |
新開村 | ~204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新營鎮;1949年屬新營區二鄉(新開);1958年成立新開路生產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5年改為新開村村民委員會,地名…[詳細] |
沙崗村 | ~205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城關鎮;1949年屬城關區四鄉(小川);1958年屬火石寨公社大莊大隊;1962年分設沙崗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5年…[詳細] |
大紅莊村 | ~206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城關鎮;1949年屬城關鎮區四鄉(小川);1958年成立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2年因重名改為小紅莊大隊;1985年改…[詳細] |
小紅莊村 | ~207 | 村莊 | 原屬于海原縣,1942年劃歸為本縣城關鎮;1949年屬城管鎮區思鄉(小川),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屬于火石寨公社,1962年劃歸為紅莊大隊,以紅莊命…[詳細] |
小川村 | ~208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城關鎮;1949年屬城關區四鄉(小川);1958年成立小川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5年改為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元嘴村 | ~209 | 村莊 | 元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羅莊村 | ~210 | 村莊 | 原屬海原縣;1942年劃歸本縣城關鎮;1949年屬城關區一鄉(大灘);1956年屬城關區夏寨鄉;1958年成立羅莊大隊,屬火石寨公社;1985年改為村…[詳細] |
地名由來:
火石寨鄉因地貌奇異,山石呈紅色,為丹霞地貌,霞光照射紅石似火而得名。
基本介紹:
火石寨鄉位于西吉縣西北23公里處,與新營、白崖、吉強鎮相毗鄰,總面積16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8萬畝,屬于干旱貧困山區,境內有獨特的"丹霞地貌",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國家森林公園",屬國家3-旅游影區,全鄉下轄12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共2700戶14760人,其中回族占全鄉人口的76%,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 糧食總產達658.2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30公斤。
產業結構
鄉黨委、0始終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主要渠道來抓,2007年按照縣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圍繞三大支柱產業,認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火石寨鄉人口數量為.68萬人,位列西吉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5位。
文化旅游:
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位于西吉縣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鄉境內,東距六盤山140公里,須彌山景區28公里,是寧夏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
火石寨石窟位于固原市西吉縣火石寨鄉,年代為宋。2005年9月15日,火石寨石窟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境內設小川、新克鄉,分屬于城關、新營區。
1958年10月,設火石寨公社。
1965年5月至1969年,屬白崖區轄。
1983年12月,改為火石寨鄉。
特定品質西吉馬鈴薯產自六盤山西麓的黃土高原中心地帶,這里工業欠發達,環境天然。因特殊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馬鈴薯個大、皮薄、肉嫩,品質優良。文化典故2003年,西吉就被列入寧夏十大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