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崖子村 | 隸屬:紅崖子鄉 |
區劃代碼:640221205200 | 代碼前6位:640221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寧B |
長途區號:0952 | 郵政編碼:753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由于境內倚鄂爾多斯臺地比黃河沖積地高出10米左右,呈山崖狀,地質屬于醬紅色泥巖、棕紅色沙巖,根據地形地質,故得名為紅崖子。
基本介紹:
紅崖子村是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紅崖子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64022120520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640221。郵政編碼為753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952 ,車牌號碼為寧B。紅崖子村與王家溝村、五堆子村、水泉子村、三棵柳村、紅翔新村、紅瑞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0年紅崖子鄉為2鄉2區的一個村,1954年紅崖子鄉成立,其名稱沿用至今。
1958年設立公社,改為紅旗公社管轄的紅崖子生產大隊。
1959年將紅旗公社改為紅崖子公社。
1960年實行“一縣一社”制,又改為紅崖子生產大隊。
1961年將原一個公社劃分為5個公社,改為紅崖子公社。
1984年公社體制改革改為紅崖子鄉。
2003年6月與五堆子鄉合并,名稱仍為紅崖子鄉。
2004年陶樂縣撤銷,紅崖子鄉劃歸平羅縣。
周邊相關:
紅崖子村附近有沙湖、廟廟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平羅玉皇閣、塞上江南文化旅游產業園、寧夏鎮朔湖國家濕地公園、大水溝西夏離宮遺址等旅游景點,有太西煤、沙湖大魚頭、黃渠橋羊羔肉、老毛手抓、通伏大米、麥芽糖等特產,有北武當廟寺廟樂、北武當廟寺廟音樂、北武當廟寺廟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