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原縣 | 隸屬:中衛市 |
區劃代碼:640522 | 代碼前6位:640522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寧E |
長途區號:0953 | 郵政編碼:750000 |
轄區面積:約637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5個鎮、1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海城鎮 | 1.97萬人 | 126.5km2 | 海城鎮地處寧夏海原縣中部地帶,與縣內唯一的生態林保護區——南華山水源涵養林毗鄰,總面積約126.5平方公里,境內海拔1100-2955米,屬典型溫帶大…[詳細] |
李旺鎮 | 2.94萬人 | 346.74km2 | 建設一個現代高效節能農業開發區,加快城鎮化建設和民營經濟開發區建設兩個進程,取得計劃生育、扶貧開發、招商引資三項工作新突破,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民…[詳細] |
西安鎮 | 1.57萬人 | 353.06km2 | 2007年按照“經濟求突破、社會保穩定、作風抓落實”的要求,緊扣“擴優勢、強特色、攻非農”基本思路,做大做強小茴香主導產業,加速提升草畜、勞務兩個支柱…[詳細] |
三河鎮 | 4.28萬人 | 220.6km2 | 三河鎮與海原縣工業物流園區毗鄰,距行政中心6.5公里,區域面積253.6平方公里,全鎮轄13個行政村111個村民小組,8950戶41880人,其中回族…[詳細] |
七營鎮 | 2.39萬人 | 266.63km2 | 七營鎮位于寧夏海原縣城東南,縣城區65公里。東接甘城,北連李旺,南與黑城鎮接壤,西與鄭旗鄉為界。銀平公路,福銀高速公路、寶中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詳細] |
史店鄉 | 1.09萬人 | 187km2 | 史店鄉位于中國寧夏海原縣南部,是海原縣唯一的城郊鄉(鎮)。全鄉面積為187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49個組,總人口16858人。這里種植紅蔥具有得…[詳細] |
樹臺鄉 | 1.29萬人 | 454.15km2 | 海原縣在西夏與宋代被稱為天都,在元朝被蒙古人稱為“海喇都”,又名“海都源”。“海喇”一詞蒙語意為“美麗的高原”。西夏王李元昊曾在離此不遠的天都山建立避…[詳細] |
關橋鄉 | 1.84萬人 | 584.27km2 | 全力實施“12345”發展思路,即圍繞建設億元鄉鎮“一個中心”,發展關橋河、羅山河河畔“兩線經濟”,打造無公害硒砂瓜、優質蔬菜、綠色香水梨“三大品牌”…[詳細] |
高崖鄉 | 2.18萬人 | 126.8km2 | 高崖鄉位于海原縣東北部,距海城鎮42千米。為固海揚黃灌區。轄香水、紅古、紅岸、聯合、草場、三分灣、高崖、高灣8個行政村。銀(川)平(涼)公路穿境。
…[詳細] |
鄭旗鄉 | 2.3萬人 | 57.53km2 | 海原縣鄭旗鄉轄10個村,耕地面積30萬畝,現有人口24145人。2006年,面對持續干旱,鄭旗鄉狠抓特色種植、草畜、勞務三大抗旱避災產業,加快發展非…[詳細] |
賈塘鄉 | 1.91萬人 | 404km2 | 賈塘鄉地處海原縣中部,面積404平方公里,鄉政府距縣城25公里,轄11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現有5425戶、29901口人;回族26374人,占…[詳細] |
曹洼鄉 | 4081人 | 222.78km2 | 曹洼鄉位于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下轄:
640522209200 220 老虎村
640522209201 210 曹洼村
6405222092…[詳細] |
九彩鄉 | 2800人 | 167km2 | 九彩鄉位于海原縣南部60公里處,是一個純回族聚居鄉,轄7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北接鄭旗鄉、曹洼鄉,南接李俊鄉,西與紅羊鄉的楊明村接壤,東靠須彌山。
…[詳細] |
李俊鄉 | 5322人 | 180km2 | 李俊鄉位于海原縣南部,距海城鎮41千米。轄9個行政村。潘(家堡)西(吉)公路過境。
[代碼]640522211:~200團結村 ~201李俊村 …[詳細] |
紅羊鄉 | 5852人 | 444.9km2 | 紅羊鄉位于寧夏海原縣,該鄉轄14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494戶,人口22294人,其中回族人口11715人,全鄉總土地面積444.9平方…[詳細] |
關莊鄉 | 3865人 | 127km2 | 關莊鄉位于海原縣最南端,距縣城65千米。海拔高2200米,年降雨量為350-500毫米,無霜期年均在130天。全鄉總土地面積為127平方公里,耕地面…[詳細] |
甘城鄉 | 3106人 | 301.7km2 | 甘城鄉總面積為301.7平方千米,轄13個村,有3507戶16162人,其中回族人口8233人。2007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14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詳細] |
種羊場 | 1505人 | 種羊場位于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下轄:
640522400200 123 鹽池村
640522400201 220 張寨村
…[詳細] | |
老城管理辦公室 | 8.24萬人 | …[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年),賜為楚王朱楨牧地。明初,當地有土著蒙古族,官方稱“土達”,形成聚落,稱“海喇都堡”。成化四年(1468年),蒙古族人滿四聚眾叛亂,朝廷派右副都御使馬文升率兵鎮壓,重修海喇都城。七年(1471年)兵備僉事楊勉擴筑。后改為平虜(遠)守御千戶所海喇都堡。清代簡稱“海喇都城”為海城。乾隆十四年(1749年),平涼府鹽茶廳同知奉文移駐海城。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裁廳設海城縣。1914年2月24日,北京政府內務部統一改定全國各省重復縣名時,因與奉天省海城縣重名,遂改為海原縣。
基本介紹:
海原縣位于寧夏中南部、六盤山西北麓,隸屬中衛市,是苦脊甲天下“西海固”的重點區域,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定貧困縣,也是寧夏“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全縣總面積6463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1個管委會、1個街道辦事處、1個自然保護區,150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47萬,其中農村人口占78%、回族人口占70%。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68億元,同比增長1.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75億元,同比增長6.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42億元,同比增長9.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047元,同比增長7.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11元,同
榮譽排行: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發布,海原縣名列第77位。
2024年5月,2024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海原縣上榜。
2023年6月,2023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海原縣榜上有名。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海原縣入選。
2022年12月,海原縣被公布為2022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2022年12月,2022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海原縣上榜。
2021年11月,國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名單,海原縣上榜。
2021年9月,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海原縣榜上有名。
2021年8月,海原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歷史沿革:
明初為海城,辛亥革命后始稱海原。
1913年廢固原州,海原屬涇源道管轄,1936年后,海原縣歸屬甘肅省第二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8月11日海原人民歡慶解放。
1950年劃入平涼專區,1953年8月歸入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1957年4月改屬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海原縣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管轄;2003年12月,由國務院批準將固原市的海原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區劃:寧夏·中衛市·海原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