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泉鎮 | 隸屬:千山區 |
區劃代碼:210381104 | 代碼前6位:210381 |
行政區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遼C |
長途區號:0412 | 郵政編碼:114000 |
轄區面積:約7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三泉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三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雙廟子村 | ~208 | 村莊 | 雙廟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臺子村 | ~209 | 村莊 | 雙臺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甘泉村 | ~210 | 鎮中心區 | 甘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蘇馬臺村 | ~211 | 村莊 | 蘇馬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管飯寺村 | ~212 | 村莊 | 管飯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楊相屯村 | ~213 | 村莊 | 楊相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鄧家臺村 | ~215 | 村莊 | 鄧家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英城子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英城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靛池溝村 | ~221 | 村莊 | 靛池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正湯河村 | ~222 | 村莊 | 正湯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相傳唐王李世民征東途中路過一處祠堂,三軍就在堂前安營扎寨。次日清晨伙夫來報,早上做飯時發現,前夜用過的空水缸和空飯鍋都已盛滿水和飯。唐王非常驚訝,來到堂前,喝了一口水,感到甘甜醇厚,士兵飲用此水后,士氣倍增。凱旋途經該地時,唐王賜名為甘泉堡,鎮便由此而得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 李世民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甘泉鎮,是一個擁有2.5萬人口的農業大鎮。全鎮總面積76.7平方公里,轄21個村。南與聞名全國的“箱包城’’南臺鎮接壤,東與農業部優質南果梨生產基地大屯鎮相連,北與省級工業明星鎮騰鰲鎮為鄰。甘泉鎮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東部是瓜果飄香,西部是良田千頃。哈大公路、中長鐵路橫貫南北,兩橫兩縱的鄉鎮柏油路將整個鎮區內的各村連接得混然一體,交通的便利,為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全鎮耕地面積4480公頃,以種植大田玉米為主。1997年以來,甘泉鎮制定了20條關于加速農業發展的決定,僅兩年時間,便實現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逾萬畝,高效經濟田過千畝的目標。全鎮充分利用地利與人力等資源優勢,發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至1955年12月,屬南臺區;后屬大屯區。
1956年,置甘泉鄉。
1961年,成立甘泉公社。
1988年9月,甘泉公社改為甘泉鎮。
2011年,甘泉鎮劃入千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