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發鄉 | 隸屬:通榆縣 |
區劃代碼:220822200 | 代碼前6位:220822 |
行政區域:吉林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吉G |
長途區號:0436 | 郵政編碼:137000 |
轄區面積:約380.1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200人 |
人口密度:約1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六合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六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烏蘭圖嘎村 | ~201 | 村莊 | 烏蘭圖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發村 | ~202 | 村莊 | 新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聯合村 | ~203 | 村莊 | 聯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永勝村 | ~204 | 村莊 | 永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德勝村 | ~205 | 村莊 | 德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1983年始稱新發鄉,因新發人民公社而得名,寓意取得新發展之意。
基本介紹:
一、自然情況
新發鄉地處通榆縣西南部,與科爾沁右翼中旗接壤,南界為良 井子畜牧場,北界為烏蘭花鎮和興隆山鎮,東界為瞻榆鎮,西界為 團結鄉,總面積約368.4平萬公里,鄉內有草原約8400公頃,林 地(包括自然林面積)約9786公頃,可耕種面積約7846公頃,鄉 內轄6個行政村,42個社,38個自然屯,總人口10,790人。 鄉內主要交通要道是通榆至團結油路,從東至西貫通,鄉內長 度為10公里,以鄉政府所在地為中心,每個村都有通往這個中心 的村級公路。
鄉內設有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兩座通訊塔,無線通訊網絡合 理,鄉所在地的各單位、站、所、工商業主,都裝有有線電話,298 戶農戶
文化旅游:
后太平東南山遺址位于通榆縣新發鄉新發村,年代為遼金。類別為古遺址。為通榆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東西各延500米南北各延2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
南坨子遺址位于通榆縣新發鄉聯合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為通榆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向南北各延伸90米東西各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二龍坨子遺址位于通榆縣新發鄉聯合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為通榆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向東西各延伸60米南北各延伸8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
傅青屯南坨子遺址位于通榆縣新發鄉德勝村,年代為遼。類別為古遺址。為通榆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向南北各延80米東西各延4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孫家堡遺址位于白城市通榆縣新發鄉聯合村,類別為古遺址。孫家堡遺址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代屬蒙古族圖什業圖王旗東北部游牧地。
1915年11月1日,建立瞻榆縣,屬瞻榆縣管轄。
同年設區,歸包拉溫都二區。
1941年4月,屬富國村管轄。
1946年2月,設蒼吉廟二區政府,歸二區管轄。
1956年3月,撤區成立六合鄉。
1958年9月,將六合鄉合并為團結鄉。
1958年9月末,改稱團結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16日,開通、瞻榆兩縣建制撤銷,成立通榆縣,屬通榆縣管轄。
1960年12月,從團結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