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松花石老坑遺址位于通化市通化縣大安鎮湖上村、二道江區長勝村,類別為古遺址。通化松花石老坑遺址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安鎮大安村無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縣大安鎮大安村南2公里處、水洞河邊,占地面積900平方米。大安鎮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安葬著“四保臨江”戰役犧牲的我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三縱、四縱將士48名。墓碑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47年1月30日,國民黨軍以3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第二次進犯,我參戰部隊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殲滅國民黨軍5200余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進攻。1947年2月13日,國民黨軍糾集一切可能之機動兵力,以近4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進犯,我參戰部隊浴血奮戰,至3月24日,此次戰役共計殲滅國民黨軍14000余人。兩次保衛戰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我參戰部隊也付出了較大犧牲。在通化縣各鄉鎮,都有“四保臨江”戰
大安鎮上四平村無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縣大安鎮上四平村村北1公里處,距鎮政府駐地大安村18公里,占地面積3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30平方米,2008年進行改建。墓地安葬著三保臨江戰斗中犧牲的3名戰士。墓碑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47年2月13日,國民黨軍糾集一切可能之機動兵力,以近4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進犯,我參戰部隊浴血奮戰,至3月24日,此次戰役共計殲滅國民黨軍14000余人。兩次保衛戰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我參戰部隊也付出了較大犧牲。在通化縣各鄉鎮,都有“四保臨江”戰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著犧牲的我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三縱、四縱將士。大安鎮上四平村革命烈士墓是其中的一座。1947年春形成,1949年秋利用,
大安鎮下四平村無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縣大安鎮下四平村村東1華里處,據鎮政府駐地大安村10公里,占地面積6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60平方米。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國民黨為實現占領東北的野心,以“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侵犯策略,糾集重兵向我以臨江地區為中心的長白山根據地進行了四次大舉進犯,我東北民主聯軍在遼東軍區政委陳云、司令員肖勁光、副司令員肖華指揮下,按照堅持南滿、鞏固北滿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戰方針,取得了“四保臨江”戰役的偉大勝利。第二、三次臨江保衛戰主要在通化縣境內進行,參戰主要部隊為我東北民主聯軍三縱隊和四縱隊,三縱擔任主攻,四縱負責阻擊打援。1947年1月30日,國民黨軍以3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第
大安鎮下四平村老村會溝無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縣大安鎮下四平村東北1.5公里處,距鎮政府駐地大安村10公里,占地面積6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400平方米。1947年1月30日,國民黨軍以3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第二次進犯,我參戰部隊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殲滅國民黨軍5200余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進攻。1947年2月13日,國民黨軍糾集一切可能之機動兵力,以近4個師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進犯,我參戰部隊浴血奮戰,至3月24日,此次戰役共計殲滅國民黨軍14000余人。兩次保衛戰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我參戰部隊也付出了較大犧牲。在通化縣各鄉鎮,都有“四保臨江”戰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著犧牲的我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三縱、四
湖上村抗聯遺址群位于通化市通化縣大安鎮湖上村,年代為1932-193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湖上村抗聯遺址群為吉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1號區域:(1-10號房址)東至小溪為界,南至盤山路,西至盤山路,北以各房址中心點外延50米為界2號區域:(11-16號房址)東至小溪為界,南至盤山路,西至盤山路,北以各房址中心點外延50米為界3號區域:(17-19號房址)以各房址中心點四周外延50米為界4號區域:(20-27號房址)以各房址中心向外50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