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彭山村 | 隸屬:嵩市鎮 |
區劃代碼:361028103208 | 代碼前6位:361028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贛F |
長途區號:0794 | 郵政編碼:3353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彭山”為“鵬山”之諧音演變,意為此地居民由遙遠的地方遷居于此,似大鵬降落此山。
基本介紹:
彭山村位于嵩市鎮南部,距鎮政府8.5公里,上靠石峽鄉堡上村,下接高田鄉黃坊村,離316國道僅5公里。全村總面積9.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9980畝,其中毛竹林面積6200畝,耕地面積1217畝(其中退耕720畝),村委會下轄6個村小組,210戶,860人,全村黨員共計34人,其中女黨員5人,現有村干部3人,分別是村書記、主任、婦女主任(兼報帳員)。主導產業白茶、毛竹、煙葉。
彭山村與三沅村、法水村、撫地村、杜蘭村、胡盧關村、云際村、橋灣村、高陂村、嵩市街道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宋淳熙年間,盧氏從鄱陽遷此建村。
取名“鵬山”。
因諧音演變而成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嵩市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二區嵩市鄉。
1952年改為第二區彭山鄉,1956年撤區并鄉,并入嵩市鄉。
合作化時由五個初級社合并成一個高級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彭山大隊,1972年大隊遷往外小源,大隊名稱沿用彭山大隊。
1984年體制改革,為彭山村民委員會。
1988年,撤銷村委會,組建村公所,為彭山村公所,作
周邊相關:
彭山村附近有大覺山旅游風景區、大覺溪旅游區、御龍灣國際旅游度假區、泰伯公園、資溪大覺寺、資溪九龍湖等旅游景點,有資溪白茶、資溪竹蓀、資溪面包、資溪紅菇、資溪酒鹵雞、法水羅非魚等特產,有手搖九節龍、資溪畬族山歌、資溪畬族祭祀儀式、宜黃禾杠舞、宜黃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