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婺源縣 | 隸屬:上饒市 |
區劃代碼:361130 | 代碼前6位:361130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贛E |
長途區號:0793 | 郵政編碼:333200 |
轄區面積:約29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49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0個鎮、6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蚺城街道 | 6.48萬人 | 42.5km2 | 蚺[Rán]城街道位于婺源縣東南部,是婺源縣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面積42.5平方千米,人口44671人,其中城市人口38914人。
[代碼]…[詳細] |
紫陽鎮 | 6.85萬人 | 315km2 | 紫陽鎮是婺源縣城所在地鎮,是千年歷史文化古鎮,史稱弦高,后以圣哲先賢朱熹別號冠名紫陽。全鎮行政區域面積為2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其中:…[詳細] |
清華鎮 | 1.2萬人 | 131km2 | 清華是千年古鎮,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始建婺源縣,縣治設清華,唐天復元年(公元901年)遷弦高(今縣城紫陽鎮),…[詳細] |
秋口鎮 | 1.54萬人 | 225.5km2 | 秋口鎮位于縣境東北部,南鄰紫陽鎮,東鄰江灣,東南與德興占才接壤,西與思口鎮、北與段莘鄉為鄰。總面積225.52平方公里,總人口達23382人,下轄白石…[詳細] |
江灣鎮 | 2.37萬人 | 294km2 | 江灣鎮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全鎮總面積316平方公里,林地42.2萬畝,森林覆蓋率88.9%,下轄20村(居)委會,人口3.2154萬。江灣鎮距縣城…[詳細] |
思口鎮 | 9928人 | 120km2 | 一、概況
思口鎮位于婺源縣中部,鎮政府所在地思口村距縣城13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總人口13771人。有思口、前坦、長灘、高枧、西源、思溪、西沖…[詳細] |
賦春鎮 | 2.27萬人 | 303km2 | 賦春地處婺源西南,與瓷都景德鎮市毗鄰,是“自西進入上饒的門戶”。面積213平方公里,人口2.2萬,轄12個行政村,1個林場,山林26萬畝,水田2.2萬…[詳細] |
鎮頭鎮 | 7899人 | 90km2 | 許村鎮位于婺源縣西南部,毗鄰瓷都景德鎮、銅都德興、樂平三市。東鄰中云鎮,南連太白鎮,西接珍珠山鄉,北靠賦春、鎮頭兩鎮。土地總面積325905畝,鎮政府…[詳細] |
太白鎮 | 1.11萬人 | 184km2 | 太白鎮位于婺源西南部,樂安河中游北岸。東、南與德興銅礦、海口鎮隔河相望,西連鳳洲鄉和許村鎮,北接中云鎮,東北角毗鄰紫陽鎮。面積177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
中云鎮 | 1.75萬人 | 233km2 | 中云鎮位于婺源縣西南部,于1993年撤鄉建鎮,而后曉林鄉、龍山鄉先后并入該鎮,使得當前的中云鎮變成了婺源縣實實在在的一大鄉鎮,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詳細] |
許村鎮 | 1.29萬人 | 217km2 | 許村鎮位于婺源縣西南部,毗鄰瓷都景德鎮、銅都德興、樂平三市。東鄰中云鎮,南連太白鎮,西接珍珠山鄉,北靠賦春、鎮頭兩鎮。土地總面積325905畝,鎮政府…[詳細] |
溪頭鄉 | 7294人 | 119km2 | 溪頭鄉位于江西婺源東北邊陲,東北與安徽省休寧縣接壤,緊靠黃山,南鄰偉人故里江灣鎮,西北與段莘鄉交匯。地域面積122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詳細] |
段莘鄉 | 8746人 | 171km2 | 段莘鄉位于婺源縣東北部,東鄰溪頭鄉,南連江灣、秋口鎮,西面與浙源鄉接壤,北界安徽黃山市,總面積約171平方公里。全鄉轄12個村委會,一個鄉辦茶場。總人…[詳細] |
浙源鄉 | 7692人 | 101km2 | 浙源,以浙源山(浙嶺)而名,《婺源縣志》載:婺諸水俱入鄱湖,惟此山水東流入休達浙,故名浙源。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祖籍地。
浙源鄉…[詳細] |
沱川鄉 | 4199人 | 86km2 | 沱川鄉位于江西省最北端邊陲,東鄰浙源鄉,南連清華鎮,西接鄣山鄉,北與安徽省休寧縣汪村鎮接壤。鄉政府駐地河東村,位于區域中部,駝峰尖東南麓的三溪口處。以…[詳細] |
大鄣山鄉 | 1.38萬人 | 209km2 | 大鄣山鄉,位于“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縣北部,以雄踞境內的大鄣山而得名,是婺北旅游大鄉,面積199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5400余戶20…[詳細] |
珍珠山鄉 | 6833人 | 126km2 | 珍珠山屬鄉、場合一單位,位于婺源縣西部,東經117°26′,北緯29°11′,與景德鎮、樂平、德興接壤,距縣城46公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水電資源豐…[詳細] |
地名由來:
以縣旁婺水為名。婺水之源,故名婺源。婺水,即婺江,為樂安江上游。
基本介紹:
婺源,位于江西東北部,與皖、浙兩省交界,土地面積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萬畝,耕地32萬畝,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全縣轄16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管委會、197個村(居)委會,人口36萬。因生態環境優美和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婺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古屬徽州府。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享有“書鄉”美譽。自唐至清,全縣共出進士552人,留下歷代文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朱熹、詹天佑等歷史文化名人名揚中外;歷史遺跡、明清古建遍布鄉野;徽劇、儺舞、徽州“三雕”(木雕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5年1月,入選2024第四屆中國文化百強縣名單。
2024年12月,婺源縣上榜2024全國旅游百強縣市第21名。
2023年5月,入選2024美麗中國·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名單。
2024年12月,入選2024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名單。
2024年11月,2024年度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名單公布,婺源縣上榜。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第5位。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發布,婺源縣名列第3位。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發布,婺源縣名列第38位。
歷史沿革:
商周時期相傳屬“揚州之域”。
春秋屬吳、越。
戰國屬楚。
秦屬鄣郡。
漢屬丹陽郡歙縣地。
三國吳屬新都郡休陽縣地。
晉屬新安郡海陽(海寧)縣地。
隋屬歙州休寧縣地。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正月初八,析休寧縣回玉鄉和樂平縣懷金鄉,縱橫二百余里,立婺源縣,治設清華,隸屬歙州。
天復元年(901),縣治由清華遷移至弦高鎮(今蚺城街道)。
宋宣和三年(1121),隸屬徽州。
元屬徽州路。
元貞元年(1295),升為婺源州。
明屬
區劃: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