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路口鄉 | 隸屬:修水縣 |
區劃代碼:360424200 | 代碼前6位:36042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G |
長途區號:0792 | 郵政編碼:332000 |
轄區面積:約3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盧橋村 | ~200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西鄉七十都,1949年屬路口鄉,1951年屬黃橋鄉,1958年設盧橋大隊,1969年…[詳細] |
黃橋村 | ~201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西鄉七十都,1914-1949年前屬路口鄉,1949年屬黃橋鄉,1958年屬古市公社…[詳細] |
路口村 | ~202 | 鄉中心區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西鄉六十八都,1914-1949年前隸屬路口鄉,1949年隸屬路口鄉與蔸蘿鄉,195…[詳細] |
仙橋村 | ~203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西鄉六十八都,1949年后均屬路口鄉,1958年建古市公社設仙明大隊,1960年更名…[詳細] |
柏林村 | ~204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西鄉六十八都,1914-1949年前屬路口鄉,1949年屬柏林鄉,1958年建古市公…[詳細] |
小塅村 | ~205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14-1949年前屬路口鄉,1949年屬楊坊鄉,1958年建古市公…[詳細] |
地名由來:
因位于修水西部交通要道口,可東下古市、南通大橋、西上白嶺、北往全豐,故名。
基本介紹:
路口鄉位于修水縣西部,與本縣白嶺、全豐、黃龍、古市四鄉鎮毗鄰,遼南線公路貫通全鄉東西,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四面環山的盆形山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全鄉9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3200戶居民,15000人口分居全鄉各地,耕地面積1.3萬畝,擁有山林面積4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00余畝。種植業、養殖業、木材加工業、建筑安裝業、旅游業是當地的主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中央政策在農村的落實和因地制宜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的構思,高效農業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日趨擴大,逐步使全鄉從傳統農業走向特色、現代科技農業。現全鄉主導產業有:
一、種植業
精耕細作既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江西省愛衛會命名路口鄉為2022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2012年7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路口鄉第五批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12年前屬西鄉六十八、七十都和仁鄉六十五都。
1912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黃龍區的路口鄉。
1949年分設為路口區(11區)的路口、黃橋、蔸蘿、柏林四鄉和大橋區(10區)的楊坊鄉。
1956年合并為路口鄉隸屬白嶺區。
1958年9月隸屬古市公社。
1961年分出設路口公社。
1968年9月并入白嶺公社。
1972年分設恢復路口公社。
1984年撤社建鄉更名為路口鄉,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