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龍鄉 | 隸屬:修水縣 |
區劃代碼:360424201 | 代碼前6位:36042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G |
長途區號:0792 | 郵政編碼:332000 |
轄區面積:約62.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莊村 | ~200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六都,1949年屬于白沙鄉,1951年屬官田鄉,1958年為新莊大隊,196…[詳細] |
太陽壟村 | ~201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六都,1951年屬菜莊鄉,1958年屬新陽大隊,1968年并入新園大隊,19…[詳細] |
官橋村 | ~202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六都,1951年屬官田鄉,1958年分為官橋大隊、沙塅大隊。1968年合并官…[詳細] |
沙塅村 | ~203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六都,1951年屬官田鄉,1958年改為沙塅大隊,1968年并入官橋大隊,1…[詳細] |
都嶺村 | ~204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49年屬白沙鄉,1952年屬白橋鄉,1958年屬聯中大隊,1968…[詳細] |
白橋村 | ~205 | 鄉中心區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49年屬白沙鄉,1951年屬白橋鄉,1958年為聯中大隊,1960…[詳細] |
橋頭村 | ~206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49年屬白沙鄉,1951年屬白橋鄉,1960年寧塅大隊,1969年…[詳細] |
金塅村 | ~207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49年屬金峰鄉,1951年分為金塅村、金峰村,1960年為金塅大隊…[詳細] |
洞下村 | ~208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49年屬白沙鄉,1951年屬黃源鄉。1958年為新建大隊,1961…[詳細] |
黃龍村 | ~209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都,1996年由原白橋鄉的分嶺村、黃龍寺村、牌下村合并為黃龍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境內有幕阜山脈主峰黃龍山,取其名作政區名。
基本介紹:
黃龍鄉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的黃龍山腳下。雄偉的黃龍山,海拔1514.2米,山清水秀,名勝古跡遍布山間。境內平山寺為汨羅江的發源地。山下的黃龍寺為千年古剎,是佛教五宗七派之一的黃龍宗的發源地。據考證,黃龍宗于宋朝時期流傳日本,近些年日本宗教界人士,曾多次前來尋根問祖。寺中的觀音井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黃龍鄉,面積62.5平方公里,有1.9萬余人口,耕地面積15000余畝。主產優質水稻、紅薯、大豆。經濟作物以蠶桑、藥材(白術)、生姜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山羊、肉鴿、山雞為主。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長石、石英、花崗巖、鉭、鈮、鈾等為主,具有一定的開發價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黃龍鄉被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黃龍寺塔墓群(含慧南塔墓死心塔墓祖心塔墓等塔墓群、黃龍寺僧浴池、黃龍寺上天梯古道)九江市修水縣黃龍鄉黃龍村宋保護范圍:1、慧南塔墓、祖心塔墓、死心塔墓(黃龍村黃龍寺周邊):以文物本體為界,東
歷史沿革:
商,屬艾侯國。
秦、漢屬艾縣。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仁鄉六十五、六十六都。
1912年后,屬義寧縣。
1914-1949年,隸屬修水縣白沙橋鄉。
1949年,建白橋鄉。
1958年9月,設黃龍公社。
1960年,并入白嶺公社。
1968年,又并入白橋公社。
1972年,復設黃龍公社。
1984年5月,撤社建黃龍鄉。
1995年12月,白橋鄉并入黃龍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