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水湖管理處 | 隸屬:經濟開發區 |
區劃代碼:360111481 | 代碼前6位:360111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贛A |
長途區號:0791 | 郵政編碼:330006 |
轄區面積:約6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0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齒社區 | ~001 | 特殊區域 | 因轄南昌齒輪廠職工生活區,故名。2005年12月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鑫港社區 | ~002 | 特殊區域 | 因轄區有鑫港小區、金港小區,各取首字,故名。…[詳細] |
金港社會社區 | ~003 | 特殊區域 | 金港社會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華東交大社區 | ~004 | 特殊區域 | 華東交大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洪城錦苑社區 | ~005 | 特殊區域 | 因轄江西省洪城監獄警察家屬居住小區,“錦”諧音“警”,故名。…[詳細] |
吉都居社區 | ~006 | 特殊區域 | 吉都居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青雨社區 | ~007 | 特殊區域 | 青雨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港口村 | ~201 | 特殊區域 | 地處沙港、北港匯合處,故名。1958年成立港口大隊,1968年與雙港、北山、雞山大隊并入雙港大隊,1976年從雙港大隊分出,1984年更名為港口村民委…[詳細] |
雙港村 | ~202 | 特殊區域 | 以境內沙港與北山后港兩港得名。1949年后屬新建縣蛟橋鄉雙港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劃歸南昌市郊區蛟橋鄉,1960年劃歸南昌市勝利區昌北人民公…[詳細] |
雞山村 | ~203 | 特殊區域 | 駐地雞山村,沿用駐地村名。1966年簡稱解放大隊,1969年與雙港、港口、北山統稱為雙港大隊,1979年從雙港大隊分出取名雞山大隊,1984年更名為雞…[詳細] |
北山村 | ~204 | 特殊區域 | 地處沙港北面山丘上,故名。1949年后至1961年歸新建縣管轄,取名北山村。1961年下半年劃歸郊區至文革期間,取名躍進大隊。1968年劃歸新建縣管轄…[詳細] |
蛟橋村 | ~205 | 特殊區域 | 因西山溪水匯于村旁,水上有橋,相傳古時有蛟龍窟位于橋下,故名蛟橋。…[詳細] |
黃堂村 | ~206 | 特殊區域 | 清朝咸豐年間,一個姓黃的知府,在云南省為官告老還鄉,路過此地,見此地依山傍水,土木生產茂盛。就在此地定居住下來,修建祠堂。由于本姓黃,故名黃堂。…[詳細] |
南坊村 | ~207 | 特殊區域 | 因駐地在南坊自然村而得名。二十世紀90年代曾屬新建縣樵舍鎮管轄。2009年因經開區開發白水湖地塊南坊村被征用,故劃歸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水湖管理處管轄…[詳細] |
中聯村 | ~208 | 特殊區域 | 中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瓜洲村 | ~209 | 特殊區域 | 因駐地在瓜洲自然村而得名。明朝中期,陶氏由昌邑遷此,原有鐘氏從南昌縣武陽遷于此在由戴氏由樵舍遷于此,1949年前屬一區江橋鄉第11、12、兩人保,19…[詳細] |
基本介紹:
白水湖管理處地處國家級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面,依山傍水。東臨贛江,南鄰紅谷灘新區,西與蛟橋鎮轄區相連并倚靠梅嶺風景區,北毗江西最大的航空港——昌北國際機場。與南昌母城區僅一江之隔,有八一大橋、贛江大橋、英雄大橋,三橋溝通與母城通聯。城際鐵路、105國道、昌九高速公路與南昌城市中環線在轄區內交匯貫通,并建有京九鐵路客運、貨運車站和贛江國際集裝箱碼頭,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突出。
處轄9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人,農戶總數4460戶。轄區面積6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3200余畝,耕地15000余畝。新農村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因開發
區劃:江西省·南昌市·經濟開發區·白水湖管理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