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竹笮鄉 | 隸屬:寧都縣 |
區劃代碼:360730200 | 代碼前6位:360730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94.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8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大富村叉路口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幸福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幸福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竹笮村 | ~200 | 鎮中心區 | 竹笮村位于竹笮鄉南部,距鄉政府4公里,東臨梅江河,與松湖村、布頭村為鄰,南與田頭鎮渡頭號村隔間相望,西靠小坑村,北毗大富村,是街鎮所在地。
全村有…[詳細] |
新街村 | ~201 | 村莊 | 新街村位于竹笮鄉南部,與田頭鎮毗鄰,四面環水,地勢平坦,象個葫蘆形,面積約有9.6平方公里,分布23個村小組,農戶1278戶,人口5135人,耕地面…[詳細] |
松湖村 | ~202 | 村莊 | 因建于四周松林茂密的湖形河壩中,故名松湖壩![詳細] |
布頭村 | ~203 | 村莊 | 曾雅名富頭,后諧音演變成今名布頭。明、清時屬仁義鄉。蘇區時屬志墅區。解放前夕屬云田鄉。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云田鄉。1950年7月屬城關區赤坎…[詳細] |
赤坎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因建于境內赤色小山崗坎下,得名赤坎。明、清時屬仁義鄉。蘇區時屬志墅區。解放前夕屬云田鄉。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云田鄉。1950年7月屬城關區,…[詳細] |
九塘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莊四周有九十九口大小水塘,故名。明、清時屬仁義鄉。蘇區時屬志墅區。解放前夕屬云田鄉。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云田鄉。1951年10月至195…[詳細] |
大富村 | ~206 | 鎮中心區 | 原名大布,后改為大富。寓意大富大貴。明、清時屬仁義鄉。蘇區時屬志墅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云田鄉。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云田鄉。1950年7…[詳細] |
鵝婆村 | ~207 | 村莊 | 因建于形如鵝婆抱蛋小山丘,故名鵝婆。明、清時屬仁義鄉。蘇區時屬志墅區。解放前夕屬云田鄉。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云田鄉。1951年10月至195…[詳細] |
側排村 | ~208 | 村莊 | 在竹笮鄉西北7.5千米,坑壟側面山排上,以相對地勢得名側排。…[詳細] |
水口村 | ~209 | 村莊 | 因建于三條溪水匯合口的山壟里得名水口村![詳細] |
小坑村 | ~210 | 村莊 | 小坑村村民委員會;即為小坑又:因建于狹長的坑壟邊,故名小坑![詳細] |
地名由來:
其名稱來歷有二:一曰,此地載種竹蔗,歷史悠久蔗形似竹,故稱竹蔗,因屋場建于小山嵊上,得名竹蔗嵊,后諧音寫為竹笮;又曰,地處小山崗,曾長有茂密翠竹和杈子(灌木叢),故名竹杈嵊,后以近音寫為竹笮。
基本介紹:
竹笮鄉位于寧都縣中南部,北緯26°33’,東經115°58’,總面積94.33平方公里,東鄰長勝鎮,南接賴村鎮、田頭鄉,西連青塘鎮,北毗梅江鎮。轄區內泉南高速公路、319國道、236國道、省道S448穿境而過,興泉鐵路寧都站設在竹笮村黃泥塘。
全鄉版圖總面積90.92平方公里,轄12個村(居)民委員會,1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77戶、34704人,其中農業人口25278人。全鄉耕地面積22114畝,林地面積74128畝。主要經濟作物為水稻,擁有老鷹山森林公園、云石寨自然保護區等名勝區。
全鄉有黨支部15個,黨員655人,初級中學1所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2023年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出爐,竹笮鄉入選。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仁義鄉。
1932年,為紀念革命烈士郭志墅,設志墅區,隸屬博生縣。
1949年前夕,屬云田鄉。
1949年9月,屬第三區(長勝區)。
1952年9月,屬城郊區。
1957年5月,撤銷城郊區,設立竹笮、赤坎直屬鄉隸屬縣。
1958年10月,屬城郊東方紅公社。
1961年11月,設區設社,合并為竹笮公社,屬縣轄。
1968年10月,竹笮并入劉坑公社。
1970年8月分出,復設竹笮公社。
1984年6月,改為竹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