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福鄉 | 隸屬:寧都縣 |
區劃代碼:360730206 | 代碼前6位:360730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88.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247人 |
人口密度:約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安康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安康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安福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安福村民原將村莊建于河畔坎池中,時稱老溪坎。因地勢低洼,常遭遇水淹,明初遷至河東南岸山腳,以安樂康福之意得名。安福村村民委員會;是由安福![詳細] |
西甲村 | ~201 | 村莊 | 座落在安福鄉的西南方,地勢高峻,俗話說“甘坊西甲、離天三尺”故叫西邊甲正村后得名為西甲村委會駐地。羅陂村村民委員會;是由西甲![詳細] |
馬跡村 | ~202 | 村莊 | 村委會所在地古時為軍事重地,兵家常扎營于此,馬跡斑駁,而得村名![詳細] |
社溪村 | ~203 | 村莊 | 村委會駐地,舊時為迎神集會場所,后以村邊小溪源遠流長之意取名社溪。…[詳細] |
力源村 | ~204 | 村莊 | 村東側有條小溪名曰“瀝溪”“瀝”與“力”諧音,以后者代前者同時以源遠流長稱頌該溪,遂以“力源”為村名![詳細] |
羅陂村 | ~205 | 村莊 | 宋朝元間羅姓人為農田灌溉在河道修一座水陂故取名為羅陂村委會駐地。…[詳細] |
地名由來:
《城西安定胡氏七修族譜》載;胡水惠宋初從寧都縣城遷徙此地,建屋場于河畔壩地中,時稱老溪壩。明朝初期,因地勢低洼,常遭到水淹,房屋遷至河東南岸山腳,以安樂康福之意得名安福。
基本介紹:
安福鄉地處寧都縣西北部,距縣城28.5公里,東北接石上鎮,南毗梅江鎮,西連青塘鎮、黃陂鎮。唐朝時開辟驛道,系通往撫州地區樂安縣、永豐縣、宜黃縣的必經之道,F轄6個行政村,81個村小組,總面積88.13平方公里。鄉內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種水稻,多種經營以臍橙、白蓮、西瓜、油茶、毛竹、生豬養殖為主。境內資源豐富,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稀土、鎢礦、碌柱礦、花崗巖(瑪瑙)板材等12種。安福建鄉歷史悠久,是古時寧都州六鄉之一。安福有唐朝的鐵墓記、清朝的棋盤街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后勤醫院等人文古跡,曾拍攝過《翠江紅旗》、《靜靜的雞籠山》、《寧都兵暴》和《一個人的課堂》等電影電視。近年來,安福鄉立足鄉情,緊緊圍繞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江西省愛衛會命名安福鄉為2022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安福鄉。
1949年前夕,屬安城鄉。
1949年9月,屬第二區(安福區)。
1953年,轄13鄉。
1957年5月,撤銷安福區,安福鄉屬石上區。
1958年10月,撤區并鄉屬石上區勝利公社,后稱石上公社。
1961年11月,設區擴社,成立安福公社,屬石上區。
1963年3月,安福公社改為縣轄。
1968年10月,安福公社并入石上公社。
1972年10月從石上公社分出,復設安福公社。
1984年6月,改為安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