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隆鄉 | 隸屬:會昌縣 |
區劃代碼:360733208 | 代碼前6位:360733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99人 |
人口密度:約31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永隆社區永興路68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永隆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清康熙年間建圩時,此地形象只烏鴉停泊在那里,原稱烏鴉泊。清乾隆年間,圩場毀于火災后,由十大姓氏人合資重建圩場,取生意永久興隆之意,因此而得名。…[詳細] |
永聯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取聯合村民團結一心,永遠興旺之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烏鴉泊鄉,1956年設永聯大隊,1958年設永聯大隊,1963年設永聯大隊,1972年設永聯大…[詳細] |
益寮村 | ~201 | 村莊 | 境內有一大自然村名益寮,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于小寨鄉,1956年益寮村,1958年益寮大隊,1963年益寮大隊,1970年并永聯村,1984…[詳細] |
小磜村 | ~202 | 村莊 | 村委會駐小砦自然村,故名小砦,又寫作小寨。砦、寨同音。…[詳細] |
井頭村 | ~203 | 村莊 | 因駐地井頭大自然村范圍內,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永隆區水洲鄉曉族初級社,1956年為中村區水洲鄉永隆高級社,1958年為永隆公社井頭大隊,19…[詳細] |
曉族村 | ~204 | 村莊 | 駐地曉族大自然成,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名為曉族鄉,1956年為永明高級社,1958年為永隆公社曉族大隊,1963年曉族大隊,1970年曉族大隊…[詳細] |
水洲村 | ~205 | 村莊 | 因村處一條河流岸上、曲曲折折,穿村而過故而得名。…[詳細] |
案背村 | ~206 | 村莊 | 高大輝從石下遷此已400多年,因村處一山嶺背后,故而得案背之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康熙年間建圩時,此地形象只烏鴉停泊在那里,原稱烏鴉泊。清乾隆年間,圩場毀于火災后,由十大姓氏人合資重建圩場,取生意永久興隆之意,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永隆鄉位于會昌縣東南邊陲,舊稱烏鴉泊。東與福建武平縣、長汀縣接壤,南與洞頭鄉緊靠,西與站塘、中村鄉相連,北與富城鄉毗鄰。全鄉總面積120Km2,其中集體林地11萬畝,國有林地5萬余畝。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8個村小組,1478戶,8065人,其中畬族600余人,其余均為漢族。鄉政府駐永興路68號。全鄉有初中和百第希望小學各1所,初小8所,在校學生1400余人。數字程控電話、無線移動通信、有線電視網、醫療衛生網和交通網正在網化和優化。
二、特色產業:全鄉優質烤煙1000畝,毛竹5000畝,油茶1000畝,千米高峰佛云毛尖茶500畝。
三、紅色歷史:
文化旅游:
井頭木廊橋位于會昌縣永隆鄉井頭村冬坑組,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會昌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周各10米。
歷史沿革:
1946年設鄉。
1950年5月設永隆區,轄10鄉。
1952年撤區設鄉。
1958年撤鄉成立龍須崠墾殖場永隆分場。
1961年改設永隆鄉人民公社。
1964年屬中村區,轄9個大隊。
1966年轄10個大隊。
1971年轄6個大隊。
1984年改公社為鄉,轄10個村。
2003年10月,下斜、山尾、小寨村分別并入案背、水洲、楊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