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坊鎮 | 隸屬:奉新縣 |
區劃代碼:360921109 | 代碼前6位:360921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7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97人 |
人口密度:約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青云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青云社區位于奉新縣西部,距縣城約52公里,青云社區共有3個社區小組,共252戶,常住人口數443人,戶籍人口數715人。其中男343人,女372人,6…[詳細] |
甘坊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甘坊村全村共有9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有469戶,1241人,男645人,女596人,60周歲以上老人241人,16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290人,外出…[詳細] |
橫橋村 | ~201 | 村莊 | 橫橋村位于奉新縣西部,距縣城52公里,距甘坊鎮集鎮5公里,是明清時期的繁榮古鎮。現轄11個村民小組,2個自然村落,農戶223戶,總人口853人。其中男…[詳細] |
柘龍村 | ~202 | 村莊 | 柘龍村位于甘坊鎮西北部,距鎮政府8公里。本轄區共有村民小組7個,總戶數172戶,總人口573人。森林面積14500畝,耕地993畝。設立黨支部1個,黨…[詳細] |
下村村 | ~203 | 村莊 | 下村村距甘坊鎮政府駐地2公里,距上富高速出口16公里,東連橫橋村、南接同安鄉、西臨甘坊村、北靠南潦河,314省道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詳細] |
洞口村 | ~204 | 村莊 | 洞口村位于甘坊鎮西北部,距奉新縣城61公里,與百丈管委會長坪村、甘坊鎮柘龍村相鄰。截至目前,全村轄4個村小組、93戶、334人,管轄面積7平方公里,總…[詳細] |
上村村 | ~205 | 村莊 | 上村村位于甘坊鎮西南5.2公里,共有7個村民小組,161戶640人, 轄區面積19.6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積1367畝,林地面積8870畝。村四周青山…[詳細] |
甘坊金洞分場村 | ~206 | 村莊 | 全場共有9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有143戶,417人,男239人,女178人。60周歲以上老人78人,16周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105人,外出務工人員…[詳細] |
地名由來:
唐代以前,此地名平陂,后因甘氏遷入,開設作坊,且無雜姓,故更名甘坊。
基本介紹:
甘坊鎮位于奉新縣城西南部,東與上富鎮毗連,西與西塔鄉接壤,南與宜豐縣交界,北與溜頭鄉相鄰。距縣城58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四周青山環抱,綠水縈繞,長年氣候溫和,雨水調順,自古民風淳樸,人文鼎盛,歷史上就是贛西北山區境內一個繁榮古鎮,全鎮轄六村一場,56個村民小組,118個自然村落,集鎮中心人口達2500余人,總人口6200余人。
甘坊的歷史是輝煌的。進入境內標志性的建筑― 青云塔,始建于乾隆年間,是目前我縣保存完好的寶塔之一。當年的老街、石路、寺廟、祠堂以及明清的住宅建筑無不折射出甘坊歷史的繁榮和昌盛。
甘坊鎮資源富庶,全鎮有耕地7987畝,人均占有1.8畝,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甘坊鎮被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2013年7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甘坊鎮第六批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鄂贛省委茶坑駐地舊址位于奉新縣甘坊鎮西塔村茶坑組。1934年7月,省委所在地百丈失守,省委書記陳昌壽部隊轉移到茶坑,為堅持和加強修銅宜奉邊斗爭,中共修銅宜奉中心縣委改建為中共修銅宜奉邊特委,
湘鄂贛省委茶坑駐地舊址位于奉新縣甘坊鎮西塔村茶坑組,年代為1934年。2023年12月,被公布為宜春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建筑外墻為起點四周外延1米為界。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奉化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設甘坊鎮。
1949年為第五區甘坊鄉。
1958年成立甘坊人民公社。
1968年與七里、西塔公社合并,仍稱甘坊公社。
1972年分開,仍為為甘坊公社。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改稱甘坊鄉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10日,撤銷甘坊鄉,設立甘坊鎮。
2003年8月19日,撤銷西塔鄉,改稱百丈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成建制劃歸甘坊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