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裴圩鎮 | 隸屬:泗陽縣 |
區劃代碼:321323103 | 代碼前6位:3213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轄區面積:約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0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裴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裴圩原名劉圩,清光緒元年(1875年)劉瑞堂在此筑圩而得名。清光緒七年(1881年),劉姓人家將土地房產賣給裴峻峰而更名為裴圩,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詳細] |
單莊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1957年由女干部單翠平在黃圩第一個組建了單莊初級社,1958年單翠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為紀念她在1964年成立人民公時取名單莊大隊,因而得名。…[詳細] |
三河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三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高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由原圩東村、徐高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詳細] |
黃圩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內有黃圩街道,而得名。1958年大躍進年代,叫黃圩大隊,1984年設立黃圩鄉時更名為黃圩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鄉鎮合并時改置為黃圩居委會并一直沿…[詳細] |
新四社區 | ~006 | 村莊 | 因抗戰期間有支新四軍小分隊曾駐扎在此而得名![詳細] |
營頂村 | ~200 | 村莊 | 原水營村,白頂村在2001年二村合并時各取兩村中一個字,而得名營頂村![詳細] |
陶萬村 | ~201 | 村莊 | 1958年時原萬莊大隊、陶李大隊合并時各取大隊名一字而得名![詳細] |
陳集村 | ~202 | 村莊 | 因該村莊姓陳比例占大多數而得名陳集。1931年形成村落;1958年設立陳集大隊;1983年更名為陳集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和平村 | ~203 | 村莊 | 和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陳石村 | ~204 | 鎮中心區 | 由此地陳姓、石姓眾多而得名。1958年設立陳莊大隊;2001年將原石湖大隊、陳莊大隊合并成立陳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西沙村 | ~205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黃河決口泛濫在此地沖擊成沙堆,故而得名。…[詳細] |
東南村 | ~208 | 村莊 | 東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砂嘴村 | ~209 | 村莊 | 因村域內有條小河叫砂咀河而得名砂咀村,后將“咀”換位更正式的“嘴”而得名![詳細] |
瓦房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因過去有個地主家有瓦房人家起名瓦房莊,后來而得名瓦房![詳細] |
倪東村 | ~211 | 村莊 | 原為王莊大隊,因位于高松河倪嘴橋東,在1984年見村時更名為倪東村![詳細] |
大眾村 | ~212 | 村莊 | 公社化時期由原安莊社、新華社、大眾社合并,因大眾寓意更美好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裴圩原名劉圩,清光緒元年(1875年)劉瑞堂在此筑圩而得名。清光緒七年(1881年),劉姓人家將土地房產賣給裴峻峰而更名為裴圩,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泗陽縣轄鄉。1957年設裴圩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23.5公里。面積31平方公里,人口2.8萬。城(廂)黃(圩)、眾(興)裴(圩)公路在境內交會。南瀕洪澤湖,高松河沿西部邊境流過。轄裴圩、單莊、宋王、陳莊、和平、瓦房、三聯、陳集、白頂、水營、萬莊、陶李、倪東、大眾、洪湖15個村委會。農業主要種植小麥、水稻、棉花。鄉鎮企業有繅絲廠、印刷廠等。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裴圩鎮入選2020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名單。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名單出爐,裴圩鎮上榜。
2010年5月,宿遷市市級重點中心鎮名單公布,裴圩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洪澤湖斗爭烈士陵園位于泗陽縣裴圩鎮三和居委會,年代為1956年。為宿遷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園方形,坐北朝南,四周有磚砌圍墻,園中間有一道東西磚墻將墓園分為前后兩部分,紀念碑、烈士墓均
墓園方形,坐北朝南,四周有磚砌圍墻,園中間有一道東西磚墻將墓園分為前后兩部分,紀念碑、烈士墓均在后半部分!昂闈珊窢幜沂考o念碑”立于 1986 年,磚混結構,碑高10 米,寬2.2 米。墓
歷史沿革:
清代屬吳城鄉。
民國初屬吳城南市。
抗日戰爭時期屬淮泗縣,是淮泗縣政府所在地。
1949年屬泗陽縣。
1957年,置裴圩鄉。
1958年,改為裴圩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裴圩鄉。
1999年裴圩鄉改鎮。
2000年5月,黃圩鄉、良種場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