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吳江區 | 隸屬:蘇州市 |
區劃代碼:320509 | 代碼前6位:320509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蘇E |
長途區號:0512 | 郵政編碼:215000 |
轄區面積:約12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4.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4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街道、7個鎮、1個社區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太湖新城(松陵街道) | 20.48萬人 | 148.58km2 | 以原松陵鎮的西塘、北門、鱸鄉三村、鱸鄉二村、東門、城中、石里、西元圩、梅石、祥泰10個居委會和南厙、江新、南劉、第二漁業、戧港5個村委會區域以及原濱湖…[詳細] |
橫扇街道 | 6.86萬人 | 9.38km2 | 以原松陵鎮的八坼、菀坪、橫扇、滄浦、漁業5個居委會和直港、石鐵、聯民、湯華、友誼、友聯、新營、黑龍、練聚、農創、星字灣、四都、北橫、葉家港、滄洲、姚家…[詳細] |
八坼街道 | 2.58萬人 | 52.22km2 | 八坼街道,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行政區域面積52.22平方公里,下轄八坼1個居委會和10個村委會。
2019年6月17日,蘇州市人民政府批復設立吳…[詳細] |
吳江經濟開發區(江陵街道) | 32.46萬人 | 102.91km2 | 以同里鎮的儀塔、厙浜、同興、柵橋、葉明、方尖港、葉澤7個村委會區域以及原松陵鎮的江陵、龐山湖、新港、新柳溪、湖東5個居委會和清樹灣、姚家莊、花港、柳胥…[詳細] |
平望鎮 | 10.1萬人 | 133.5km2 | 吳江市平望鎮位于蘇、浙、皖、滬三省一市的中心,東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興30公里,北距蘇州35公里。 318國道、227省道、蘇嘉杭…[詳細] |
吳江高新區(盛澤鎮) | 28.47萬人 | 118km2 | 盛澤鎮位于江蘇省最南端,地處太湖流域,這里沃野平展、湖蕩密布、氣候溫暖、雨量充分,宜稻麥、宜蠶桑,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詳細] |
七都鎮 | 7.61萬人 | 133.5km2 | 吳江市平望鎮位于蘇、浙、皖、滬三省一市的中心,東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興30公里,北距蘇州35公里。 318國道、227省道、蘇嘉杭…[詳細] |
震澤鎮 | 8.52萬人 | 57km2 | 江南水鄉古鎮——震澤,位于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臨,古稱“吳頭越尾”,東距上海90公里,北至蘇州54公里,318國道、京杭大運河穿梭而過,水陸…[詳細] |
桃源鎮 | 7.95萬人 | 61.41km2 | 桃源鎮地處-兩省交界處,位于吳江市最南端,行政區總面積61.41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和29個行政村,總人口4.68萬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桃源鎮經…[詳細] |
汾湖高新區(黎里鎮) | 22.54萬人 | 50km2 | 黎里鎮位于吳江縣城東南30公里處,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典型江南古鎮。鎮為一河兩街,兩岸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層樓房,鋪面店堂毗連相接。古鎮又一特色是…[詳細] |
同里鎮 | 6.1萬人 | 131.54km2 | 同里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水鄉文化…[詳細] |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于1992年成立,2010年11月11日被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面積共176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詳細] | ||
東方絲綢市場 | 8401人 |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EasternSilkMarketChina)2013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達1003.8億元,同比增長6.20%。中國東方絲綢…[詳細] | |
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 | 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于2012年1月成立,是蘇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的南部板塊,原名為濱湖新城,2013年1月更名為太湖新城。行政區劃由原橫扇鎮與松陵…[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松江(吳淞江)古屬吳縣,故亦稱吳江。后梁開平三年(909),置縣,縣以江名。吳江區名襲之。
基本介紹:
吳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公元909年建縣,區域總面積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26萬,下轄黎里、盛澤、七都、桃源、震澤、平望、同里7個鎮和松陵、江陵、橫扇、八坼4個街道,擁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高新區[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是蘇州主城區面積最大的板塊。吳江區位優勢獨特,既是蘇、浙、滬兩省一市的地理交界處,又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中心區域。
吳江歷史底蘊深厚、人杰英才薈萃。吳江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擁有同里退思園、大運河吳江段、吳江運河古
榮譽排行:
2024年12月,吳江區上榜2024全國旅游百強區第16名。
2024年12月,2024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名單公布,吳江區上榜。
2024年11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名單揭曉,吳江區位列第15位。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市轄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第29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吳江區位列14位。
2024年3月,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郵政局命名吳江區為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4年3月,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一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吳江區榜上有名。
2024年1月,吳江區入選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名單。
2023年11月,吳江區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排名第3。
歷史沿革:
后梁開平三年(909),析吳縣南地、嘉興北境置吳江縣,屬蘇州。
元元貞二年(1296),升吳江縣為中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中州為縣,屬蘇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析吳江縣偏西地置震澤縣。
1912年,震澤縣并入吳江縣,屬江蘇都督府。
1949年5月,屬蘇南行署蘇州專區。
1950年1月,吳江縣城廂區越溪鄉11個保劃歸吳縣,蘆墟區周莊鄉第一保劃歸昆山縣。
1983年3月,屬蘇州市。
1992年2月,
區劃: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