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坡鎮 | 隸屬:銅山區 |
區劃代碼:320312104 | 代碼前6位:32031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C |
長途區號:0516 | 郵政編碼:221116 |
轄區面積:約6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6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坡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傳說宋代,趙匡胤攻打河東時,在此河坡飲馬休息,故名。…[詳細] |
瓦礦村 | ~202 | 村莊 | 傳說,宋趙匡胤在此放馬,站在瓦屋框上說能看到馬坡,后人取名瓦礦。…[詳細] |
和暢莊村 | ~203 | 村莊 | 和暢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新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我認為要想干好農村工作,首先必須要真正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其次做事要公開透明、公正公道。”馬坡鎮大新莊村黨總支書記趙松玲說。近年來,大新莊村從工作…[詳細] |
蔣樓村 | ~205 | 村莊 | 清朝時,蔣姓建樓,因此取名。1958年成立蔣樓生產大隊,隸屬馬坡公社;1983年,撤銷蔣樓生產大隊,設立蔣樓村;2000年撤鄉設鎮,隸屬馬坡鎮;201…[詳細] |
丁集村 | ~206 | 村莊 | 宋朝時,丁姓遷來定居,并起集,因而取名丁集。…[詳細] |
王堂村 | ~207 | 村莊 | 此村是王姓祠堂,老三定居,取名王堂。1958年成立王堂生產大隊,隸屬馬坡公社;1983年,撤銷王堂生產大隊,設立王堂村;2000年撤鄉設鎮,隸屬馬坡鎮…[詳細] |
拾段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拾段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九段村 | ~401 | 特殊區域 | 九段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前八段村 | ~402 | 特殊區域 | 前八段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后八段村 | ~403 | 特殊區域 | 后八段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姜站村 | ~405 | 特殊區域 | 姜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趙匡胤攻打河東時,在此河坡飲馬休息,得名馬坡。
宋太祖趙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中國這塊寧靜的土地上發生了安史之亂。 唐…… 趙匡胤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馬坡鎮水陸交通便利:京杭大運河在東部穿境而過。傍靠京杭大運河有前八段、河涯、代海三個運輸碼頭。境內縱向有柳馬公路和鄭馬路;橫向有河(涯)—馬(坡)—張(莊鎮)公路,聯接京杭大運河和徐屯鐵路、徐沛公路。上述三條鎮內公路為水泥和柏油路面。鎮村公路為石子路。境內有馬坡、前八段兩個汽車站,客運線路四條。平均日客周轉量1600人次。
資源
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質優良。坨城礦馬坡井年產原煤20萬噸。
湖產品豐富:四須鯉魚、螃蟹、青蝦、藕、蓮籽、雞頭米、菱角是沿湖地帶的特產。
各業經濟
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形成南林北果、東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馬坡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馬坡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馬坡鎮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名單出爐,馬坡鎮上榜。
2017年9月,江蘇省商務廳確定馬坡鎮為第三批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
文化旅游:
馬坡烈士陵園座落在馬坡鎮南一里之遙的張莊村。陵園東西走向,1967年始建,陵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園內埋葬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2年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烈士名30名,墓為青石砌筑,水
沿湖磚瓦廠位于馬坡鎮沿湖農場西王村,建于1976 年。該磚瓦廠全稱為江蘇省農墾國營沿湖農場磚瓦廠,占地約21000 平方米,現在仍是磚瓦廠。廠內存建廠時所修磚窯一座,長約54米,寬約17.1
沿湖種牛場為20 世紀60 年代所建。冷庫為圓柱形,高約4.6 米,直徑約11.7 米。原冷庫上蓋土以保溫,冷庫廢棄被取走,剩圓柱形水泥澆筑冷庫。冷庫東北角處有原冷庫辦公室,外墻上刷有文革時
沿湖農場糧管所建于1960 年。現糧管所內仍有當年所建糧庫四座,磚混結構。糧庫墻上仍有七十年代所刷標語,但已模糊不清,可依稀辨認的有“自力更生趕昔陽”“毛主席萬歲”等。糧庫東有一座7 間打米
順安橋位于鄭集河上,為唐芽線公路的一部分。現在的橋為新修筑,又稱王樓橋。老橋為石橋,位于新橋下河床內。橋南北各有一石碑。橋北面的石碑記載了光緒十二年(1886年)當地名士王承修重修王樓橋。碑
歷史沿革:
辛亥革命后,以馬坡為中心建立過馬溝市和馬溝區,之后馬坡隸屬銅山縣第三區管轄。
解放初期,馬坡地區分建成8個鄉,分屬銅北縣第一、二區領導。
1957年撤區并鄉,直屬銅山縣領導。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不久與鄭集人民公社合并,1966年從鄭集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馬坡人民公社。
1984年,恢復馬坡鄉。
2000年4月,撤鄉設為馬坡鎮。
2010年銅山縣撤縣設銅山區,屬銅山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