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柴灣社區 | 隸屬:經濟開發區(城北街道) |
區劃代碼:320682400015 | 代碼前6位:32068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地處原柴灣鎮政府駐地,據傳該地原是一片荒野,蘆葦(方言蘆柴)叢生,通揚運河流至此地,繞了一個大彎,故名。
基本介紹:
柴灣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于2002年3月,由柴灣村、幫瑾村、新農村合并組成,轄32個居民小組,1412戶,近六千人,占地面積3878畝,是柴灣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社區設黨委(轄2個黨總支、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78人,管理人員10人,區內有定報企業3家,各類個體私營業168家。2007年全居經濟總收入2.68億元,人均純收入9001元。近年來,多次榮獲鎮以上政府、黨組織的表彰和嘉獎,是全市小康建設示范社區。
柴灣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于2007年2月建成,總投資51.8萬元,占地面積2580㎡,內有千人大操場、籃球場、體育健身場,有行政辦公樓、社區衛生服務樓、為民服務超市樓,三座樓建筑面積80
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稱十九大隊,屬柴灣人民公社;1981年稱柴灣大隊;1984年大隊改村稱柴灣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新農村村民委員會、邦瑾村村民委員會并入,設立新的柴灣居民委員會;2007年柴灣居民委員會更名為柴灣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柴灣社區附近有泰安海岸國立公園、千里浦水木園、萬里浦海水浴場、新斗里海岸沙丘、安眠島海水浴場、花地海水浴場等旅游景點,有如皋黃雞、下原蘘荷、如皋盆景、如皋白蘿卜、如皋黃酒、如皋香堂芋等特產,有南通紅木雕刻、盆景技藝(如皋盆景)、白蒲黃酒釀造技藝、耥子燈、如皋杖頭木偶戲、如皋盆景蟠扎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