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集鎮 | 隸屬:睢寧縣 |
區劃代碼:320324109 | 代碼前6位:32032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C |
長途區號:0516 | 郵政編碼: |
轄區面積:約6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81萬人 |
人口密度:約72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集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沙集社區:位于沙集鎮政府所在地。
沙集社區加快電商市場區建設,完善電商配套服務。社區共有個體網店商鋪500余家,家具代加工企業162家,沿街商鋪…[詳細] |
東風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東風社區:位于沙集鎮東南1公里處。
2019年沙集家具網上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僅東風社區超30億元。東風社區的家具產業從2006年孫寒率先在淘…[詳細] |
沙圩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沙圩村:位于沙集鎮以南1公里處。
沙圩社區現有實木家具加工廠130多家、網店200多個、生活超市和多科服務業20多家,帶動2000余人就業。20…[詳細] |
和平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和平村:位于沙集鎮西北2公里處。
和平社區現有842戶,3886人。和平工業園內有大型物流分撥中心1家,有物流快遞公司14家,日均貨運量在200…[詳細] |
朱廟村 | ~204 | 村莊 | 整個莊子坐落在朱姓廟宇舊址上,得名朱廟。…[詳細] |
余圩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當年地主余文汗曾在莊內筑建圩墻,故名。…[詳細] |
三丁村 | ~206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丁東莊、丁西莊、丁中莊,丁姓人數居多,三莊合并得名三丁。…[詳細] |
仝劉村 | ~207 | 村莊 | 因仝姓居多,建立圩子,而得名仝圩。1955年屬沙集鄉義成二社,1958年屬沙集公社仝圩村,1983年屬沙集鄉為仝圩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屬沙集鎮為仝…[詳細] |
楊瓦村 | ~208 | 村莊 | 以新中國成立前地方順口溜《富八家》中的第一節取名。因為姓楊的有錢,瓦房較多,外圍筑起圍墻,叫楊瓦圩子,村以莊命名。…[詳細] |
丁陳村 | ~209 | 村莊 | 丁莊起源于1938年,以丁姓取名丁莊。陳莊起源于1948年,以陳姓取名陳莊。人民公社化后,兩莊合為一個小隊,現名為丁陳莊。因村委會設于丁陳莊,得名。…[詳細] |
大顧村 | ~210 | 村莊 | 清朝末年遷到此地,顧經邦任仁臺縣(今睢寧縣)書記員,經他手建立顧姓祠堂,即大顧廟,由此得名。…[詳細] |
夏圩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形成于清朝,由夏氏家族夏藍田籌建莊園,后為抗擊外侵,在莊園外圍設兩道圍墻及圩溝,得名夏圩。…[詳細] |
商湖村 | ~212 | 村莊 | 清朝后期,地震后黃河決口,傳說叫黃河回老家,此地一片汪洋,所以叫“湖”,后來外地姓商的來到此地,得名。…[詳細] |
魏集村 | ~213 | 村莊 | 原名小魏集,因新中國成立之前有魏姓在此處設集市,得名魏集。…[詳細] |
興國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因明朝洪武16年所建的興國寺廟得名。1958年屬沙集鄉平原二社,1985年屬沙集鄉興國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為沙集鎮興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陸園村 | ~216 | 村莊 | 明末遷居此地,開荒料植梨樹成片,桃樹成行,所以命名陸園。…[詳細] |
蔡吳村 | ~217 | 村莊 | 明朝初年,先后有蔡、吳、朱、馬、郭、王、張的先輩先輩從宿遷北頭向外圍擴散遷徙,搬至沙河以西土地上,后來又有其他姓氏陸續遷入,因蔡姓、吳姓人數居多,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沙姓上祖沙疏川,功名為文武進士。受官方派遣來睢寧東部執行剿匪。經幾年治理成績顯著,百姓安居樂業,深受官府和人民好評。沙進士奉命剿匪時所帶眷屬及子女就定居在今日沙莊。沙疏川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子叫沙天祿,領導族人創建沙姓祠堂,所需資金大部分由他贊助。沙家祠堂建成后,定立每年四月八日為廟會集中活動日。以致后來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廟會燒香叩頭。人員集聚,必有市場。做小買賣的,打拳賣藝跑江湖的都在廟會日設立攤點,活動十分熱鬧。因此,在此定居的人們逐漸增多。后來,為了擴大市場貿易,方便百姓貸幣交換及生活所需,沙天祿便召集社會名流共同商定集中逢集日。在沙天祿的提議下,一致同意每十天中的三、五、八、十定為做買賣逢集日。至清宣統年間(一九0九年以后)才命名為沙家集寨。后又圍繞祠堂建立一個圩墻,設有北門、西北門、東北門形成一個丁字形集市,以便于鎮壓土匪、流氓、搗亂集市。解放前夕,隨著多種行業增多,原有貿易區域又向西擴展。集市貿易形成了一定規模。原稱沙家集塞又被簡稱為沙家集、沙集。
基本介紹:
沙集鎮位于徐州市睢寧縣東部,歷史悠久,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度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無霜期210天。總面積66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64個村民組,1.3萬戶,人口6萬人,勞動力3萬人。鎮區建成面積8平方公里,城區居民1.98萬人。地理位置優越,東臨宿遷,西靠徐州,南接安徽,北望山東。是徐州市“國家級重點中心鎮”,“徐連經濟帶”的中心地區。
該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西距徐州100公里、觀音機場40公里,東距宿遷市區18公里。寧宿徐高速公路、324省道、徐洪河、徐沙河貫穿境內,蘇北水利樞紐——沙集抽水站和一號、二號船閘分別坐落在鎮區徐洪河、徐沙河上,徐洪河五級航道直通洪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沙集鎮位列第795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沙集鎮位列第790位。
2023年1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沙集鎮為2022年度江蘇省衛生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沙集鎮上榜。
2021年10月,沙集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827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沙集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沙集鎮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沙集鎮位列第925名。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沙集鎮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歷史沿革:
1996年4月,撤銷沙集鄉設立沙集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