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來村 | 隸屬:常樂鎮 |
區劃代碼:320614106206 | 代碼前6位:32061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有個老鎮名叫常來鎮,故取名常來村,常來村村民委員會也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常來村位于海門市常樂鎮東北,北與四甲鎮接壤,村社公共服務中心位于原常來鎮小學,距鎮政府6公里,由孝林、通濟、桑樹橋、常來四個村合并而成,村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全村38個村民組,1266戶居民,總人口3281人,其中勞動力1300人。2007年全村農林牧漁總產值1450萬元,增加值590萬元,村集體收入10萬元,主要收入來源于土地租金,一事一議,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8800元。
常來村與文明村、常勝村、匡北村、培才村、如意村、振復村、官公河村、八烈村、玉竹村、頤生村、常中村、中南村、庵寶村、狀元街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18年5月,江蘇省司法廳命名常來村為江蘇省第十三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歷史沿革:
1956年稱新光五社,1958年為十七大隊,1981更名為常來大隊,1983年體改時為常來村,2001年行政區域調整時,由柔樹橋,常來,通林三村合并為常來村,后名稱未變,一直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常來村附近有張謇文化旅游景區、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世外桃園休閑農莊、江蘇省江海博物館、泰伯祠廟、法光寺等旅游景點,有海門山羊、海門大紅袍赤豆、海門大白皮蠶豆、萬年香沙芋艿、海門香芋、海門黃雞等特產,有海門山歌、釀造酒釀造技藝(海門頤生酒造技藝)、南通色織土布技藝、葫蘆工藝、柞榛家具制作技藝、海門羊肉烹制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常來村 |